关于小镇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现状的看法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王智勇(2012)通过分析分析上海、福建和浙江的家庭调查数据发现,城乡经济与城乡教育差距成正比关系,若没有外部的扶持这种差距不会缩小。也有学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城乡教育差距在逐渐缩小。李春玲(2010)通过人口抽样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扩招,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的不平等正在加剧。向国成,江鑫(2016)在理论与实证分析中指出,随着优质的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能力的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为了让孩子“上好学”举家搬离农村,从而拉大城乡教育差距。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十八大报告将教育放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位置并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出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多媒体现代化等硬件设施的投入上,更体现在教师等软实力上。在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中,首先就加强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技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额,“软硬兼施”,改善教育得不均衡现象。以下是关于小镇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现状的看法及建议:
一、增强教师学习力,提升理论素养
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依赖于教研活动的引导,而开展教研活动就离不开教育理论,没有理论引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同样没有专业引领的教研活动只能是同水平的重复。专业引领是指教育理论专家、教研员等专业人员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带领一线教师开展教育实践和研究,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与教研室或各大学校取得联系,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另一方面专家不仅仅只是校外的专家,也可以是L镇内或者校内的本土专家,如某学科带头人。这类本土专家,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反思后有着自己教育方法,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丰盈了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教师,除了课堂中的40分钟外,还有其他许多的工作,如备课、批改作业、后进生辅导、班级管理等,繁琐的工作让教师学习提高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教师们对于每一次的学习期待都非常大,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学到较多的知识。同样在专家的引领上,教师们希望的是长期的指导,而不是一次的讲座或培训。因此相对于外来专家可能不太了解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存在的盲目性指导,或者是过多的空洞理论而无实践性的引领。本土专家更能了解当地教师的实际需要,更能真正深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更能获得教师的喜爱与支持。因此,学校要善于利用本土专家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开
二、知识共享,丰富理论之路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在教育界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体现了教师的知识储备一定要超过学生。阅读作为教师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广泛的阅读,教师能拓宽知识视野,补充新知识,改善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增强专业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作饥饿者的食物。”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由此可见,阅读与教师的成长有着必然的联系。读书是这个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阅读首先需要时间,有了时间才能有阅读的状态
三、制定符合需求的教研活动计划
关于小镇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现状的看法(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