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每个家庭的重心。如何能使学生在更轻松快乐的状态里获得有用的知识,是每个家长和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课后作业作为由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辅导学生完成的学习活动,更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各个方面进行探索,找出最时候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在海口有一家学校,独创出“立体家庭作业”受到学生家长欢迎,其创新核心就是在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除了适量的文化课作业之外,还包含有一定量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作业,学生完成这些作业不仅要动脑、动手、动口,甚至整个身心都要跟着动起来。‘立体家庭作业’与传统作业的区别就在于其不只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还把学生的心智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放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以让学生喜闻乐做的各种方式在课后作业中得以体现和落实并让学生爱上作业的同时也更好的学习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我们布置课后作业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弄懂,跟要求学生在生活当中去运用,要求学生更多的去创造和发现,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付诸实践:
(一)加强数学课后作业的实践性
在课堂上学到某种理论,某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课后在现实生活中去验证、去运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学习“必修五《数列》知识里的复利”前,可安排学生到银行了解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学习“必修二《立体几何》里多面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与数学美;学习“必修二《立体几何》三视图和直观图”后,让学生测量和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街道示意图以及测量旗杆的高度等。这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通过作业学生意识到知识是可用的,注意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地听课,为课后的作业做好准备。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去做去想去钻研。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不同的作业形式,譬如说在“必修五《不等式》总结二元值域”时我只留了一个作业题,而有的学生通过二元化一元的方法求得,有的同学通过均值不等式求得,甚至有的同学通过几何意义,联系到圆和直线的知识求出来。评讲时我一一展示,这样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兴趣提高了。教师甚至于可以布置开放性作业。传统的作业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作业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长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不利。因此,我们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培养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增加课后作业的趣味性
让学生乐于去做,在快乐中完成。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继续学习的动力。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 “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掌握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如学习“选修2-2《排列组合》”一课后,让几个学生自己模拟排队问题和分组问题(包括平均分组,部分平均分组,不平均分组),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关于小学生课程作业问题的调查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