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课程作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一、案例描述
以下是一份来自于我们小学的调查报告的数据。该调查报告采用调查分析法。事先发放了120份问卷调查表,并收回了113份(其中好生36份,中等生48份,后进生29份)。下面摘录其中部分数据,在作业量方面,有67.3%的同学光是完成书面作业就用去了2—4小时;而有77.9%的同学希望能将书面作业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以留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供自己支配。在学生休息时间方面,有80.5%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更有多达40.7%的同学在7小时以下。另外在课外活动方面有81.4%的同学花2小时以内的时间参加户外运动,锻炼身体;有77.9%的同学花1 小时左右的时间看电视;有83.2%的同学花1 小时左右的时间看课外书籍报刊,其中大部分为文学类和综合类。而学生的近视状况也非常严重,好 生:共 36 人,近视25人,占69.4%中等生:共 48 人,近视34人,占70.8%,后进生:共 29 人,近视19人,占65.5%,总 计:共113人,近视78人,占 69%,多数人近视在200—700度,最深的竟达到了1000多度。在调查中有50.4%的同学认为作业会束缚想像力,59.3%的同学希望作业能以游戏形式完成。
当前社会,各个企业用人,学历当先,且歧视非全日制的高教学历及职教学历,轻能力和经验考查,使学校和学生家长为学历文凭而疯狂。而获取文凭的关键在于考试成绩,上名校更是要看考试成绩,反观高考命题方式等改革迟迟未有成效,灵活的能力考查亦未能有效凸显,各个中小学校只好为了升学率搞应试教育,学校升学率高,全校名利双收,而老师们则指挥题海,让千万学生争分数夺“名”校,使得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内认真学习做着枯燥的应试训练,而且对学生的课外时间也毫不客气的占用,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越来越无法承受。今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的事件,因此,近年来关于教育改革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有关如何减少学生课后作业的时间而提高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如何才能改变传统课后作业的形式,并取得相对于传统课后作业更好的作业效果呢?
二、案例分析
学生不愿做课后作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生学习方式未改变,未形成做作业的习惯。老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下课后完成作业,在很多人看来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但是很多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刚上学的时候并没有培养出做作业的习惯,而教师布置作业大多数是抄写背读之类枯燥的内容,小孩天性好动,大多难以承受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因此,很多学生对课后作业非常反感。这样也就难以养成学生做作业的习惯。
二是作业设计不合理,未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我们的语文作业一般是让学生抄写词句、背诵课文、完成训练卡、补充习题中的练习,数学作业就是机械的做题目,英语作业呢通常是抄单词、背课文,这样的作业,缺乏新颖多变的形式,生动有趣的训练,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了怕学厌学心理。这样的作业从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呢?再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学习能力也高低不同。有些作业的难度相对较大对于学困生来说,就难以顺利完成,有的甚至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这就造成了他们缺少做也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他们对待作业的态度就会变的极为消极甚至不做作业。
三是在完成作业时遇到困难,家长并不能及时给予辅导和鼓励。课后作业一般由学生回家做,因而家长则应该承担起辅导和鼓励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责任。作为家长如果不能正确了解自己孩子近阶段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态度,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辅导和鼓励,反而在他们做作业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那么孩子在做作业时就容易因为其它事情分心并导致作业完成质量降低,而且在遇到困难时家长如果不能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也容易造成孩子对作业产生反感,从而进一步削弱孩子在做作业方面的动力。
四是评价机制不完善,也极大挫伤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老师对所布置得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逐一检查,不能给予学生相应的奖惩,从而也不会在学生中产生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大大的挫伤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造成一部分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没有动力继续认真的完成作业,而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也会觉得没有必要去完成作业。
关于小学生课程作业问题的调查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