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每个家长都希望且极力想把孩子教育好。家长之所以没有将孩子教育好,是因为自身文化思想所限而做不好。所以,要教育好孩子,应该先教育好家长。
教育家长可以利用政府或社会力量开办家长学校或家长培训班,通过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来完善家长的教育意识,来丰富家长的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在目前教育孩子自理方面,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训练动手能力。家长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动手。例如,倒水、洗手、洗小的衣物、整理房间、帮父母做厨房帮手、整理书包、自己背书包、自己做值日等。久而久之,孩子的动手能力就形成了。
2.训练独立意识。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不要剥夺孩子思索的权利。家里和孩子自己的事情,不但要经常征询孩子的意见,而且要不时地采纳孩子的意见。在必要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做主,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独立的意识。
3.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逐步独立。现在的家长太溺爱孩子了,一切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权利。家长包办代替虽然是为了爱孩子,但是结果恰恰相反,只能是坑害孩子,这是家长没有想到的。
从人的精力限度上来说,家长不可能掌握教育的所有技能,对孩子教育肯定有缺陷,对于家长教育的遗漏就由学校来完成。
(二)对学生进行生活方面的独立性教育
小学生善良单纯,辨别是非能力较差。随着独生子女社会的到来,现在的学生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地需要成人的帮助和照料。这种状况是培养自我管理意识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要创设更多教育机会,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教育既要及时,又要注意小孩子的年龄特点。生硬说教,收效甚微。故此,我都会利用好班会课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或发生的事情,和孩子们一同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对做了错事的学生提出要求,寄予希望。千万不能让犯错的孩子下不了台。
例如同学阮超,他的学习成绩是好,可是自制能力很差,原因在于他的父母宠爱有加,什么事情都代替他做,慢慢孩子也就不知道哪些事情自己可以去做了,结果就是人家告诉他做什么他才去做,不告诉他他就什么也不做了。于是我找来他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阮超这孩子其实很聪明,也很有主见,只是家长没有给他机会进行锻炼。经过几次谈话和家校共同努力,该生已经学会了很多事情自己去主动做了。经历得多了,他也就知道了别人让他做的事哪些是应该去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了。
(三)在各类班级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我每学期都会联系班家委,至少组织两次大型的班级课外活动。基本操作方法是:1.制订严密的活动方案。2.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老师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一手包办,并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拟定必须要经过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3.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例如在我班组织的“参观华南植物园”社会实践活动中,事先选出10名小队长,再由每个小队长选出3名本组成员。并给每组一张需要他们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实践活动记录表”。活动回来后的第一个班会课,每组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记录表”进行展示,并配有一名队员进行讲解。从而全班同学进行评选活动,指出不足,给出建议。
关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看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