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教育管理者的文化素养: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是实现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连接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小学教育管理者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到日常教学中游刃有余的渗透传统文化。决定教的质量的因素有几个方面,即教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教学环节质量和教学研究。所以,我们在教的管理上就紧紧抓住了教师素质提高,教学环节和教研工作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素质提高。重点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且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我们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我们认为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二是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 题,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安排时间,并制定了检查措施。为了推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还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开设系列讲座,举行专题研讨,思想观念的更新。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我们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思想观念的更新。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我们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把每人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作为制度贯彻执行,并把论文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认真评选、奖励并记入本人的教学档案,同教学成绩一样成为教师职务评定、评选和提干的依据。对教师队伍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传统文化的培训和教育,定期聘请专家讲座,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观艺术展览,举行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将传统文化切实落实到小学教师的培训与教育活动中,促进教师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理念,在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小学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
将传统文化蕴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灵魂,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小学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校园布置上增加传统文化的标识,校园内的一些古典雕塑,还有古文字字样,用于彰显小学的风格和传统文化韵味。各班可以运用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装饰品布置教室,例如墙壁画可以使用水墨画,还可以悬挂书法作品等,在班级板报上设置传统文化专栏,定期更新诗词、文言警句等内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利用传统文化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校教育管理是小学学校的主要工作,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小学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史、读经”的活动,强化传统文化及国学的学习。各科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将传统文化小故事作为引入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课前读一首古诗,大概讲解古诗的含义;思想品德教师讲解“孔融让梨”的古诗,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其次,小学要注意对教材和课外资料的采办及管理,选取一些优质的教材,采购一些涉猎我国传统文化的课外读物,班级开设“阅读角”,课内课外联合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小学要充分运用传统文化的手段提高教育管理效能,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加强德育教育与人文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系统性,使传统文化为现代小学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