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本是一种纯洁的感情,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差生与优生一样对待,并给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心和关爱,也可以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目的与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就能成功感化他们的心灵。
三、宽严,显露真爱:
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政策。前提是对学生各项有严格的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教师要对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写保证书等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关爱他们,他们会在爱的力量下变乖巧。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不是超人,有错误是学生们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四、真心与真爱: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心上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例如:有学生需要进老师办公室,要向老师打报告,而老师正与同事谈话。学生刚准备张口说话或是说了只言片语,教师就不耐烦地说:“走、别来烦我!”教师这种不负责地对待学生,就没有顾及学生的内心感受,这样能与学生一至吗?能换取学生的爱戴与尊敬吗?如果能站换位思考一下的话,那么就会体验到学生的无辜。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言之举动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无疑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
教师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以爱换爱”的目的,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证明了爱是教育的本质。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关于学习小学教育的体会(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