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真诚打动学生,爱在行动:
爱是人需要的一部分,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心付出,不但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师生之间才能产生情感,启发学生的心灵,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表现好的孩子和差生。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需要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身边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语言。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学生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的困难就不能承受得了了。因此,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教育他们,使他们知道知错就改,使自己更完美。例如:我们班的某一个学生,他学习成绩优秀,遵规守纪。可是在课堂上,他却很不喜欢读书,而且胆子小。因此我总会叫他起来读课文,培养他的胆量。后来我在评价他的时候,告诉他如果能够认真地感悟课文,鼓起勇气战胜胆小的毛病,就能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我用真诚的眼神看着他,他又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了一遍。为了让他彻底改掉这个毛病,课下我还经常找他谈话,告诉他一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在上课的时候显得太懦弱。经过我的教育和他自己的努力,他终于克服了毛病,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优秀的班干部。
爱可以使学生充满自信,不断改进、提升,积极向上;爱可以让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熏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提升。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二、感化、关爱所有学生:
在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还要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不允许歧视。“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
一些学困生、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修养也不好。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很讨厌他们。可是我认为如果经常冷落他们,那他们根本没有改正的机会!所以要善待这些孩子,不能厌烦、要感化他们、关爱他们。不能一味的指责他们的错误,而是对他们的优点、成绩我都及时加以肯定,对他们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我认为教师在对待“差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传达教育工作,要不嫌弃、不歧视,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亮点”;多多表扬。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样,转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例;我们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他学习成绩不太好,各种习惯也不好,总是捣乱,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在对他的转变过程中,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就没有无私的爱心,他很有可能就掉队了。在课堂上,对于他只要把最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可以得到掌声。而别人回答很难的问题才能被鼓励,这时他的眼里充满了喜悦、自信。这样,他就没有时间去影响其他同学了。最难改的还是他的习惯,一下课他总是当“一”哥,总是一个冲出教室,上课时他经常是最后一个回到教室。老爱捣乱,别人做游戏他给人家添乱,经常惹是生非……我课下和他聊天,他总是保证以后再也不调皮捣蛋了,可是,他好像只是当做刮了一阵风,同学们接二连三告状。光嘴上说不管用,后来慢慢我发现他爱好体育,于是我就利用课下时间让他与我比一比,看谁跑得快。这样,不但让改变了以前骄傲自满的缺点,而且还培养了他的特长,一举两得。从此以后,我看到了这个男孩真正的面貌,同学们也不再告他的状了。
关于学习小学教育的体会(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