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表扬在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对于老师、学生、学校、社会四方都有非凡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表扬艺术也非易事:一方面中专生大都是初中时期性格倔强、桀骜不驯的那一部分孩子,正处于人生中比较叛逆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及高层次的学习动机,表扬方式不当极会造成其相反的理解,不但没有取得激励的效果,还有可能造成事情向恶性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群体多,人与人之间性格差异明显,对于同一种表扬方式会有不同的理解,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化因人而异最大效果的发挥表扬艺术也是一门学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毫无疑问表扬运用应在坚持以正面为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鼓励作用。
1表扬应用应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爱护学生。所谓的实事求是就是表扬一定要公正、合理和符合实际,而非夸大其词、不切实际的“表扬”与迁就,否则非但不能起到积极的群体心理效应,而且对受表扬者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影响教师自身威望和学校诚信办学信誉;爱护学生既指在表扬过程中要一视同仁真切关的心学生,不可存在偏见的心理和反感的情绪,时刻警惕不可触及学生最敏感、最脆弱的心理防线,对于为表扬的同学也应给于支持与鼓励,切不可冷眼相待。
2在适当范围和次数内运用表扬,同时注意时效。表扬不宜过多、过广,频繁大范围的表扬学生失去比较感和期待感,产生心理惰性和抵触情绪,不进行自我激励与监督,从而失去表扬的激励效果;时效是指表扬应及时到位不可推拖,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优良的品质和喜人的成绩进行及时的表扬,以鼓励其继续用功。如果拖延的时间一长,或对所取得的进步视而不见,就有可能影响他们的热情,削弱他们的积极性。
3表扬应在注意差异和严格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将优等生和后进生比较,而针对孩子的相对进步进行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其优点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挖掘其潜能,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和努力意识,刺激和促进他们取得进步,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达到整体提升、共同进步的教育效果。此外对学生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姑且学生差的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其不好的苗头和不良的思想倾向,耐心的劝导其改正,否则影响表扬所取得的成效甚至前功尽弃。
五、让师爱继续传承
在我心里,“师爱”是一种充满睿智和理性的爱。回顾我的学生时代,我有幸沐浴了许多这样的“师爱”。
小时候的我,很不乖巧。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学习态度差,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上课时常做小动作,和同学窃窃私语。记得有一次下午最后一节课,我很不听话,被老师留了下来。学生们都回家了,但我被王老师留下来关在教室里醒悟。我坐在教室的小凳上独自从窗口望望天看看云,心想:大概要到天黑我才能回家……所以我的“鬼点子”上来了,于是悄悄从教室背后的一个破洞爬出去,摘了王老师家的柿子,吃了个够,准备回到了教室。(我们的教室是破旧的木屋,原来是一座废弃的破庙。王老师家就在附近。)当我的小脑袋刚从洞口伸进去,还剩半截身子在外面时,我发现有两根“树桩”立在我的眼前,我抬头一看,我吓得目瞪口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最后还是冒着胆子,爬了进去。心里盘算着:这下可糟了,一定会被打或者被骂了。老师笑盈盈地把我扶起来,没有说一句话,而是把我带到他家去吃饭。在回家的路上,心想:刚才老师是去给我做饭去了,他真好。不对,老师没那么好心,刚才没有批评我,一定是要告父母状。咳!真倒霉!我几天来一直忐忑不安、辗转反彻。半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发生什么。一天,老师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里,说我的智力还不错,让我参加这次片区组织的语数竞赛,我呆住了,但马上明白了老师的用意。说实话,在竞赛前的这一段时间里,我完全变了一个人,在这次竞赛中我没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得了个三等奖。从此,我彻底换了个人似的。我变成了一个热爱学习、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十多年来,我从心底里一直感激王老师,我常想:假如没有他的苦心栽培,相信我,给我自信和展示的机会,说不定就没有现在的我。
十多年的学生生活中,我体验的“师爱”还有很多很多。是他们的爱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做学生的幸福,也是他们的爱,让我今天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传递着这份“师爱”!从教以来,我把我曾经感受过的厚厚实实的“师爱”,点点滴滴传递给我的学生,让这爱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开花,结果。
给点“师爱”,他会成功
那时候,我感觉一位好老师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善美的资源。
第四章:对中学教育的反思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少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机制,并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去解决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把孤独感、好静的学生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愿暴露自己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纪律,等等。一些因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一概当作思想处理的作法,自然得不到学生的欢迎。
我们说人的生命除了一个躯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心理。一个植物人虽然躯壳仍在,但大脑和神经系统停止了活动,生命的本质就无从体现,也就失去了意义,由此说,心理和身体是生命的基础。按素质说,身心素质是基本素质,所有其它的素质,如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都要构建在身心素质之上。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得以构建,并能充分发挥,不良的心理素质则使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难以构建,构建了也难发发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之一,它与政治、思想、道德内容紧密相联系,不能分割,但又各有各的自身规律。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须先转变三个观念。
优秀教师激励初中后进生方法的研究(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