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创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实践,进行操作和练习。比如在进行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内容的创作,发挥学生自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更好的积极的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创作过程提出问题,需给予积极和热情的解答,从而开展有效的指导和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进行单独的指导,同时加强表扬的力度,通过展览表扬等激发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发挥自身潜力,创作更好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习小学教育的体会
通过学习小学教育,我了解了身为一名老师需要具有怎样的品质和如何处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小学生还处于心智各方面都相对稚嫩的阶段,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教师在与他们进行沟通时,应该更加多的表现出对他们的 关注。
1.师生双方平等,相互尊重。老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摆正思想观念,脑海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师生双方是地位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然而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像是教师向学生问话,有些学生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谈话就会被其他同学看作是“犯错”的象征,所以他们从内心拒绝被班主任“邀请”至办公室。作为素质教育下的班主任管理,教师应该在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建立在关心孩子,为孩子好的目标基础上。
2.因材施教。每个学生自身都具有闪光点,但同时也会有缺点。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每位同学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学生的优点,我们一定要给予表扬和挖掘。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养成,应该要让学生明白他是一个拥有很多优点的学生,他有能力做好这些事情。所以老师必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特点,不断的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而面对学生的缺点,教师要想办法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弥补缺点。
3.晓之以理,合理批评。作为一个小学生,难免会犯错误,因此在对待学生犯的错误时,教师的批评就更要慎之又慎,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同时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受损害。故教师首先就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不能平白无故的判定一个学生有错,只有经过全面的调查之后再来判断学生的过错。其次,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最后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来教育学生,批评教育应该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深刻印象。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私下谈话,或者点到为止,因为这样的学生可以理解教师的用意。而对于有些健忘的同学,教师就应该提出严肃批评,以给他深刻教训。
四、总结
小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理念、生活观和价值观,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勤奋上进的行为习惯。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承担起孩子教育的重任,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才能保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为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生力军。
关于学习小学教育的学习总结(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