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长竹园乡中心小学学生卫生习惯的现状调查 0
二、中心小学学生不良卫生行为形成原因 0
三、培养中心小学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途径 1
中华民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中国文化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不但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是一个人良好文明素质的体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任重而道远。
习惯成自然,小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会在日常生活学习自发的去践行。
但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就说这是长期坚持形成的结果,是要经过后天反复的个人实践、旁人的督促、提醒才能形成。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快乐成长,有利于他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形成讲卫生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校园文明的建设,更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
一、长竹园乡中心小学学生卫生习惯的现状调查
1.个人卫生。首先从观念上讲,绝大部分中心小学学生在卫生方面还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对保持个人卫生的观念较为淡薄。据我校卫生行为调查分析,高年级学生中,留长发、不勤剪指甲、不勤洗发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在中低年级,不洗脸、不刷牙、不洗手者则更常见。另外,从我对班级里部分家庭的走访中发现,这样几个问题尤其需要引起关注。小学生挑食、偏食现象严重,不爱吃蔬菜是明显的表现之一;小学生睡前吃零食的很多,有的甚至不吃零食就不愿意睡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长往往疏于管教。小学生的自控力不强,也是不能忽略的原因。长竹园中心小学离位于主干道附近,街道上有不少贩卖零食但却没有卫生许可证的流动摊贩。据我观察,每天下课尤其是放学,小学生便是小摊上购买的主力军。我特意在班级里专门做过这方面的调查,询问得知,学生们爱去小摊买各种零食吃,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摊贩小零食口味更好,忍不住诱惑;同学们都买我不能落伍;零花钱很多,家长不关心学生买什么。
2.公共卫生。从成长阶段来说,小学生稚气未脱,天性活泼,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早上过来还穿着整洁的孩子,到了晚上就变得脏兮兮。这与学校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在我们学校里,教室打扫由学生完成。但是,刚打扫的教室很快会出现各种垃圾,包括纸屑,纸团,零食包装等等。这说明小学生对于保持教室公共卫生并没有很强烈的责任感,一些比较淘气的学生甚至刻意去破坏教室环境的卫生。有趣的一点是,很多小学生在自己值日的那一天会格外注意保持教室卫生,但是等别人值日的时候,就“肆无忌惮”起来。此外,学校的走廊,操场上,废弃的包装带、瓜果皮随处可见,而且也很少有同学会主动捡起来,学生对于别人劳动成果不尊重,对于公共卫生不爱护的不良行为比较严重。
二、中心小学学生不良卫生行为形成原因
中心小学学生之所以会形成上述一些不良卫生行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家庭原因。绝大多数中心小学学生的父母都是农民和打工者,家庭中的成年人以体力劳动为生。他们工作环境往往较差,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个人卫生,更不可能去认真教导孩子的个人卫生。长期以来他们并不觉得“垃圾随手丢”“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习惯有什么不好,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津津乐道于“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认为自己天天劳动锻炼,抵抗力强得很……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讲卫生的恶习可谓是根深蒂固。这是农村学生不讲卫生的主要原因。
长竹园乡中心小学学生卫生习惯方面养成的建议(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