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听了不少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斩获颇多,思考的也很多。其中一个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问题就是:在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很多听课教师无所事事,走神、弄手机、东张西望、谈笑风生……诸如此类的表现不仅是对授课教师的不尊重,同时也会给学生留下负面的印象,破坏了教师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威信。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能以本学科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为思想观点教学的载体,就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联系,运用归纳和演绎,通过讲解的形式,把知识迁移至学生,且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
与其他学科不同,大学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理论性很强,其中概念性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占据十分大的比重。针对概念,应当以教师讲授为主。但在此基础上也要有所转变,特别是要积极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将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自我讲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心理学理论进行讨论和质疑,增强学生学习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兴趣,并最终通过兴趣引导,促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去。
(二)重教师教而轻学生学
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正确的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形成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作为培养高师生未来教师能力的课程之一,教育心理学课程应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应重视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为高师生公共课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却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型模式,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实践操作
教育心理学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升学习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育心理学中应该是解决问题、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动机激发、品德态度等部分内容。比如:在“动机激发”中,如何把现有的成功案例对动机进行有效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成败因素中如何进行原因总结,通过自身的效能进行自我形象的提高。在“知识学习”中,需要通过直接、概括将简单的知识有效的理解。在“品德态度”中主要涉及的是品德学习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并且要对个人品德规范和相关论述中进行说明。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习兴趣,把知识从形象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知识,这样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愉快。
小学生动手操作,总是在视觉与触觉、运动觉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就以内部语言悄悄地展开了思维,他们在操作时必须同时思考,如何摆放,如何分拆,如何移动,如何剪拼,如何折叠……而在操作中获得的形象和表象,又及时推动着他们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意义。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心理, 教师教学心理, 以及教育理论。研究对象是教学和教育的心理规律,研究影响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机理问题, 探究认识过程的形成,智力发展的标准, 确定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有效智力的发展条件, 研究师生间和学生相互关系的问题。此外, 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个性化教育问题,个别学生的个别教育指导问题,也就是因材施教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改革绝不仅仅只是在教学中培养高师生的情绪劳动能力,但情绪劳动能力作为高师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该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受到重视,并应从高师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如何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突出情绪劳动能力中体现教师胜任特征的方面,从而使教育心理学课程在培养优秀教师的任务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论教育心理学(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