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须树立起课外阅读教学的大语文教育观。要宣讲读课外书的好处;要对认真读课外书的同学不惜赞语,表彰激励;要给予读书时间,使读书的风气首先形成于课内,然后延伸到课外;要重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从谈话中倡导读书风气,在孩子中间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课内指导课外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1、课内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正确的读书方法包括: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能根据阅读材料选择确定朗读、默读、诵读以及精读、浏览、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所读内容及时进行圈、点、批、注,理解所读的内容,领悟其中道理,学习体味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语言风格;指导学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等阅读习惯。每个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特有的读书法。主要教给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边阅读边思考,促进他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课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做的阅读方法。要求不宜过高,贵在养成习惯。
如:圈圈画画。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从未见过的表达方式、成语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好的开头结尾等;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重点字词,用“?”标注此处有疑问。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
如:读读想想。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2、良好的读书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掌握,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巩固熟练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精辟地阐述了阅读方法指导的问题:“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取生活之水,开阔视野。”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书本向生活拓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结合阅读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课外,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三)、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优化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
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看、当读、熟读几类,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古诗文、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可向学生推荐的名著有:著名作家的童话;有代代阅读的儿童文学经典;有少年版的中国古代名著;也有外国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其它历史、地理、天文等方面的书籍。这些经典读物,无论是语言、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都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时文阅读也是必要的。组织学生阅读所征订的少儿报刊,阅读反映家乡建设发展成就的文章图片等宣传资料,指导学生经常浏览学校和相关的儿童网站。
低、中年级以教师为主选择读物,到了高年级,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校图书室等自由选择读物。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广泛多样的指导思想。阅读的内容要广,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正如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的那样,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四)、指导快速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