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小学生写错别字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含义深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祖祖辈辈需要去继承发扬的“遗产”。身为中国人,怎能写错中国字呢?要解决错别字这个问题,我认为还要从源头上治理,从娃娃抓起。小学是学生刚开始接触到汉字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他们学习汉字的重要阶段,而且学好汉字是保障学生学习其他一切课程的前提,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小学生的错别字问题。
近年来,我在小学考试阅卷中就多次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错别字层出不穷,有的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心思想的表达。据调查,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随着年级的增高,错别字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在三年级时会达到顶峰,四五年级时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因此,正确认识错别字类型、分析小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合适的解决策略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错别字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策略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论述。
一、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类型
(1)同音字混淆
我国的汉字繁多,大约将近十万个,其中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多同音字,这就对学生的正确书写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常见的例子如将“需”写作为“须”,将“艰苦”写作为“坚苦”,将“再一次”写作成“在一次”,将“川流不息”写作成“穿流不息”。
(2)形近字混淆
同样地,中国汉字中也会存在很多形近字,这些字从表面上看上去极具有相似性,如果学生对其含义不是很清楚的话,就很容易犯错。如将“己”写作成“已”,将“松弛”写作成“松驰”,将“眼花缭乱”写作成“眼花潦乱”。
(3)偏旁部件错误
这种错误或将汉字的某个部件改变了,或者将汉字的组织结构搞混淆了,常见的例子有将“志”字上半部分的“士”写成了“土”,将上下结构“落”字的三点水写出来把整个字变成了左右结构。
(4)笔画错误
很多学生在书写时,马虎大意,将有些字不是多笔画,就是少笔画。例如将“初”字中的“衣字旁”少写了一点,变成了“示字旁”。将“猴”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候”字。
二、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汉字本身的原因
汉字被认为是最难学习的文字之一,而且中国的汉字数量较多,经统计,汉字大约有将近十万,而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大约有两、三千常用字。同时,汉字存在很多相似、同音字词,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进而产生书写上的障碍。
(2)学生自身的原因
小学生处于认知事物的初期,对抽象的文字符号识记起来比较困难,并不能完整的理解汉字的来源、含义,只靠硬记,难免会出现纰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在遇到新汉字时,既不查看教材或字典,也不请教老师或同学,而是想当然的认为它应该这么读、这么写,那么他就会先入为主的用错别字来取代正确的汉字,后期想要改正非常困难。
(3)教师的原因
防止小学生写错别字(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