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从幼儿园阶段到大学校园,各年龄段的学生基本都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普遍每家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溺爱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和校园内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弊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方法不合理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小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和思想问题,小学教育更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生活环境优越的小学生,在家被溺爱,在学校则容易造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心理;家庭经济水平较差的小学生则更容易产生自卑和攀比心理。小学生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更突显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下,使广大小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是现代小学教育的重点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点问题,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方案。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小学的班级管理是整个小学教育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优化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提高小学生教育水平的关键手段,但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不利于小学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接下来本文将对小学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一一剖析。
1、小学教师队伍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小学教师是小学教育和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践行者,特别是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现阶段的小学教师和班主任出现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多小学教师和班主任并非是师范学校毕业,高等教育过程中也并非都是教育相关专业,在执教小学生过程中并没有那么专业,这种现象在私立学校中尤为突出。没有专业小学教育水平的小学教师很难有专业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能力,这也是目前小学教育中的老大难问题,需要通过长时间地教师队伍建设才能解决。
2、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不合理
自从素质教育提出以来,诸多学者和专家对于小学教育工作提出了各种的改进措施,但仍未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枷锁,还有很多地区、很多学校仍处于“高分代表一切”的错误理念中,学生减负工作更是形同虚设。另外,在学校一切都由教师说了算,这种现象仍比较常见。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突出问题。
(1)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切从严、班主任最大、一切都由老师说了算的“强硬式”管理。在这种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和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在对学生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实行教育和管理一刀切,起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甚至造成小学生的叛逆心理。这种管理模式对小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学生可能产生厌学、逃避和恐惧,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发展,班级管理工作也得不到有效实施。
(2)小学教育和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高分至上”教育模式,现代小学教育过程中仍有较多的教师只注生学生的考试成绩,应试教育仍是主旋律,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培养,很在家庭环境优越的学生对教师不够尊重,甚至对自己的父母都缺少就有的尊重,这都是平时对孩子溺爱的结果。在缺少道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有全面的人格发展。很多教师也存在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听之任之,学习不好就叫家长,而没有从根本上去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有些小学生不是学习不认真,而是出现了厌学心理。
(3)教师薪资与学生成绩挂钩的现象越来越多。教书育人,应该是从心里面喜欢教育,而不是为了高薪资。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教育责任心,但使教师更多地是为了学生能够考高分而盲目从严,吃住都与学生在一起,学生得不到独立自主的机会,不容易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一味的使用“题海战术”,可能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3、小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方案(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