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儿童道德品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家庭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在新形势下出现了偏差,需要增加新的内容,采取新的方法。增加社火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兴趣文化知识,丰富认知范围,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在培养的方向中也要有所警示,有好奇心方面也要让孩子产生对自我保护的心理暗示。毕竟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成绩不理想后抱怨情绪是肯定会产生的,问其原因可能一二,但深思,这些话语都是心理映射出来的,抱怨频繁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抵触心理,家庭因时刻关注学生是否排除心理压力,学习是否注意力不集中,是否考试有粗心大意,或者心理暗示等等,这些细节随着时间放大,有可能就是一个人的话题变成一个班级的话题,众所而周知,学生之间会产生从众心理的,于情绪或者学生之间,或者朋友影响,“三人言而成虎”,“曾参杀人”等心理暗示的作用。此类情节,家庭应该及时涉入,疏导孩子心理,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教育孩子自我规划,寻找学习的方法,在遇到困点难点的同时怎么记忆,怎么安排自己每天的时间,制作一个自己的作息表,怎样听课,怎样预习、复习功课,喜欢参加什么课外活动,适当做点家务,给自己设一个梦想,长大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既能安抚孩子的焦虑,又能让孩子情绪调动起来,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律能力等。
教育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源于教育文化的缺陷和教育理念的偏失。当前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误区必须从家庭教育文化建设和开展亲自教育入手。事勿因小而失大,通过细节观察,以及表述判断,在起始,家庭与学校就应该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懂得尊师重道,让学生明白,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求知解惑的无私奉献者,让学生在心目中树立一个教师的形象,不会被闲言细语所污秽。而在校园的集体环境中,家庭因也培养着学生的独立意识,竞争观念,集体荣誉感等这些是在家庭教育中所不能表现的,从学生成长方向来讲,父母的期盼,都是希望孩子能够超越自己,不过事事听大人话的孩子很难超越,所以为了孩子能够超越,家长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话,鼓励孩子大胆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校园是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学生在其中会遇到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老师,形形色色的同学,在学习中有喧哗,有安静,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原生家庭下面的教育缩影,遇到同一件事情,会发现不同的解决方式,学生们的思维拓展,一些未知而且充满学生在求学生涯的时光,所以,相信家庭付出的同时也要相信学生的努力,相信相信的力量。
三、结语
就家庭教育而言,一方面文化建设以家庭为单位,优化家庭精神生活环境,净化家庭教育氛围,减轻家庭教育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净化教育市场,端正教育舆论导向,传播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将家长的教育热情视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转化为理智的教育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成长动力而不是阻力。同时教育孩子是每一位家长的天职,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