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一直被国家教育部门所重视,其中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个人以及国家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那么,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今中外每个家长也同样更加关注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在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同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那么,说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的工作,我来谈谈我所认为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园与教师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
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得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得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得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浅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