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经济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政策差异,养老保险金额也各不相同,在保险体制薄弱的乡镇及农村地区比较弱后。
(5)精神慰藉的问题。我国大部分子女往往注重物质的投入而忽视了精神上的赡。空巢老人生活单调,精神上得不到关怀,很容易变得孤单寂寞,进而导致多种精神和身体的疾病。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食欲减少、睡眠不足,这些生理上的问题引发了心理问题,老年抑郁症就是典型。同时,疾病的未知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空巢老人对于死亡的恐惧。尤其是对于丧偶的空巢老人来说,这种心理压力更大,突发性的疾病使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死亡的风险系数更高。无论是心理上的抑郁还是对死亡的恐惧都将是老人精神慰藉上的一种缺失问题。
三、空巢老人与家庭问题的解决办法
(1)改善子女养老观念。鼓励子女在父母居住地附近就业,增加回家访亲的频率,从心理上转变养老观念,弘扬孝文化。这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善念和善举,提升家庭的养老质量。
(2)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一是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对社会建立的空巢老人慈善机构的补贴。在农村地区推广居家养老模式和提高认可度将十分必要。政府还要针对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给予专项的资金支持。如建立重大疾病基金为生病的空巢老人予以经济上的帮助;资助成立空巢老人的心理咨询室使他们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二是发展社区服务,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以现代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服务于街道社区和村委会的社区养老中心。
(3)细化“精神赡养”立法。国家需要细化“精神赡养”立法,从而更好的为空巢老人提供帮助。此外,还要大力弘扬“孝”文化,在社会生活领域中贯彻“孝道”精神,这要求我们子女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聊天沟通,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近况,比如在事业及家庭等各方面,让父母能够极大的放宽心,好好的度过老年生活。还应该要尊重老人,作为子女一定要都懂得尊重父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遇到事情要与父母商量,父辈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于我们得到中肯的建议;同时,这样也能使父母感受到人格上的尊重和极大的满足感。
(4)构建敬老爱老的和谐社会氛围。充分调动一切可资利用力量,带动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尊老爱幼的思想,积极鼓励大家加入志愿者服务行列,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让他们感受大集体的温暖,缓解内心的孤独感。可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红十字会等开展探望、慰问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活动,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实际的帮助。
(5)调整经济布局,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近年来我国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出现了“农民慌”。可见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空巢老人的现状。所以为了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国家就要积极调整经济布局,鼓励发展适宜农村环境的产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工作和创业。这既解决了城市的住房和交通问题,也便于照料空巢老人,帮助老人幸福安逸度过余生。
参考文献:
[1]祝雪花,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和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杂志,2006,(15)
[2]陈小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J].中华子女学院学报,2008,(1)
中国城镇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