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机制
父母与学校的联系要经常,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每个月与子女就读的学校老师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其次要与监护人保持经常联系,着重了解子女的心理状况;最后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外出务工的父母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节假日,回家探亲。父母若不能回家,可以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与父母同住,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四是要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在沟通时间上,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而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二)调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孩子本身的实际情况不相称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父母应根据情况的变化设法调整自己的主观愿望以便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帮助他们正确归因,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适当的主观期望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引导,使他们形成遵从客观实际的远大愿望和理想。
(三)转变监护人的观念
监护人要转变观念,以适宜的教养方式为留守儿童创建和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让监护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培育留守儿童优良的心理品质,这就要求监护人与孩子要形成朋友性质的关系,彼此关心、谦让,既尊重孩子的意见又限制他们不合理的行动,既让孩子敢于发表意见又要对孩子错误的言行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让孩子们在民主、和平,既安全又温馨的和谐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改进学校教育
改进学校教育方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农村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家庭职能的空白,在农村社区不健全的情况下,只能由学校去填补。针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以我们清溪沟学校为例,谈谈改进学校教育的方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自己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豁达大度,甘当人梯,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感,偏袒、庇护和鄙视、冷淡学生。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师自己也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心理教育的方法很多,比如组织活动、典型事例分析、谈心、心理暗示、表扬鼓励等都可以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二)管理办法细化,并落到实处
从学校大局出发,从校级领导层出发,切实考虑在管理之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照顾、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一.,建立组织领导制度。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领导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职能作用,加强对全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管理。第二,建立留守儿童基础信息制度。学校在学年初要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动态信息,根据新学年学生变化情况,分年级,分班级到人头,逐一做好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统计,完善留守儿童基础资料,及时汇总上报到学校。第三,建立大手拉小手爱心结对制度。各个年级、班级要全面落实代理家长制,动员全体任课教师做留守儿童的代理爸爸、代理妈妈,全面关心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路状况。建立责任制和跟踪服务制,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一个代理爸爸(妈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负责。第四,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培训制度。学校要认真举办好合格家长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对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家教函授,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树立科学家教观,掌握家教的方法。要每月向留守儿童家长汇报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第五,建立留守儿童家访制度。重视留守儿童家访工作,班主任要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在家生活情况,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第六,建立留守儿童寄宿制管理制度。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在校寄宿,围绕《XX中小学寄宿制托管学校达标创建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认真做好“五个一”达标创建工作。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爱好成立一批兴趣小组;开设亲情联系电话和“亲情网络视频”室,让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进行视频对话;建好图书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扎实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及教育工作,为留守儿童建设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大家庭。第七,建立留守儿童快乐伙伴假日营活动制度。各班级充分利用节假日有计划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快乐伙伴假日营活动,重点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兴趣小组、社会实践、创业文化、文化体育、手拉手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留守儿童假日生活,引导他们参与健康有益的假日活动,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他们自主,自理及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第八,建立典型引路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座谈了解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学习自主自强典型,交流成长体会。各班级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先进典型要及时报道宣传,扩大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影响,要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的浓烈氛围。第九,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讨制度。针对我乡农村留守儿童面广量大,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开展教育科研和专题研究,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讨会,主要研究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新途径。第十,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督查考核制度。为了让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收到预期效果,学校成立了督查开展,并收到预期效果,学校成立了督查考核小组,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工作考核机制,制定一系列评比考核制度。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虽是农村小学校,但学校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等也都是校园文化的表现范畴。如校园的建筑设计、绿化、校规等,学校环境布置、办公室布置、学生寝室的布置等等,都是直接影响留守儿童乃至全体学生成长的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
(四)真情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
在学习生活中,对留守儿童实行优先。第一,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对一部分不好习惯的孩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不放弃、不歧视,最大限度的争取家庭教育气力,督促好孩子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第二,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留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第三,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