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组织内部或者外部突发的情况造成的对品牌形象的损害。和因为这些事儿导致的组织陷入困难和危险的状态。这些都是品牌危机,由于监管的不力,轻松筹就被民政部门约谈,这使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公众肯定就不会选择再去相信这个平台,这就是一次重大的危机。但其实,引发非营利组织品牌危机的原因除了品牌发展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诚信问题。目前还没有建立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较完善的机制。但是我国在2016年9月颁布了《慈善法》,这使外部监督环节相对薄弱的形式有所缓解,但还是要公众、媒体和评估组织监督力度。建立一个诚信的品牌形象,才有助于品牌的更好发展。
三、诚信建设
为了非营利组织可以顺利的运营首先就是要做好诚信建设,如果再次出现像红十字会那样的事情,公众又会怎样看待非营利组织呢?所以诚信建设就是品牌建设中的关键,以轻松筹为例。它是以帮助身陷困境的人们摆脱困境,但是它出现了对信息真实性甄别不够的问题。出现了以欺骗为目的发起的募捐,这就是违背了轻松筹的宗旨,也是不够诚信的表现。
非营利组织应对品牌危机,首先就是要建立诚信形象,例如可以让每一笔捐款的去路明确,让公众可以准确的知道捐款去到了什么地方,帮助了什么样的人。其次就是政府加大对非营利组织资金的监督与管理,不定时进行监督与抽查。
内部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工作范围可以分为:财务监管、行政人员行为监管、捐款资金流向监管和善款使用情况监管。
建立信息核查小组。对每一个受捐人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核查,审核其出具的信息是否正确,严格审核杜绝骗钱行为的出现。
加强工作人员素质。要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树立一个公益组织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多开展素质教育的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素质。
提升系统功能。在更改受捐数目时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核查才可以更改,更改后专业人员审核通过后才可以提现。避免在钱还没有筹集到。指定数目时就进行提现的诈钱行为的出现。
政府部门可以依据法律来对不法行为进行强制处理的,例如,民政部对轻松筹进行约谈,就是很好的行使了政府的职能。
捐赠者与公众参与监督。捐赠者作为一件公益事业的直接参与者有权利对该事件进行监督,在发现有造假、欺骗嫌疑的求助信息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举报。
第三方平台的监督。在一些捐款信息在第三方的平台转载时,平台也要承担虚假信息带来的后果,第三方平台也要及时的处理来自用户的举报。杜绝违法事件的发生。
四、结合互联网优势建设品牌
关于互联网时代的非营利组织品牌建设的思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