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内控问题与完善措施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推动力量。行政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从制度上限制权力过度集中导致的权利滥用。落实权利制约和权利监督。在保密信息范围外加大公开力度,使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得以实现,为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为确保行政权力的规范行使而建立的监督预警机制与制度体系。行政单位不像企业一样以营利为目的,其通过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来提高管理水平的愿望不高,因为与其自身利益关联不大。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在企业部门内控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行政单位内控建设研究成果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落后。在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政府部门的高效运行。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健全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一、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重要内容。许多单位的负责人大都不太清楚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执行时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外部的推动,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层内控意识淡薄,难以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落实内控责任更难以实现。行政单位组织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也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而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的不健全也大大削弱了内部控制的效果。单位文化氛围的缺失给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未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
行政单位及时识别、评估与分析自身管理与业务层级中可能的风险,这些不确定性影响着内部控制的目标。实际工作中,行政单位大多未建立风险评估过程,未建立识别和应对可能对本单位产生重大且普遍影响的变化的某种机制,通常只将重点放在事中或事后控制中,对事前风险的预测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未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三)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缺陷
加强内部控制要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加强授权审批和资产保护控制。行政单位应在对业务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明确可能导致错误或舞弊行为,实施不相容岗位分离措施。如授权审批与业务经办等岗位分离以实现各司其职,达到相互制约的效果。而实际运行中行政单位大多为建立会计内控制度或者虽然建立单位有效执行。部分规模不大的单位,权责未进行明确的分离,甚至因为人员配备不足,存在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应进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职务一人担的情况。一些单位虽制定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办法,当常常由于内外部各种原因为能得到有效、严格地执行,对执行的监督不到位,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四)信息系统与沟通缺失
行政单位内控问题与完善措施(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