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善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范围小、社会化程度低的现状
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人口多、地区差距大的实际情况,应建立一个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地区有别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总的来说,农村的养老保险涉及的面最广,因此在养老方式的选择和养老保险的水平制订上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再就是农民的收入低支付不起高额的医疗费,低水平的合作医疗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最佳方式。为了解决农民交费难的问题,可先由集体提供启动资金和部分补贴,让农民感受到合作医疗的好处,调动其交费积极性。(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问题
社会保障的根本问题是资金来源问题。世界上多数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其城乡社会养老基金来源均由政府拨款或采取由政府和雇主出大头、受保人出小头的方法。而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因此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为农民提供全面的、高标准的社会保障待遇,我国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应从农村实际出发。其基本思路:坚持低标准起步,个人交纳资金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坚持自愿参加与政策鼓励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四)妥善解决城乡保障差别大且城乡劳动者境遇不平等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导向,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社会保障政策,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别。一方面,逐步削减政府在城镇的福利开支或降低城镇居民的福利补贴,同时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已有的社会保障水平。五、总结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农村稳定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型农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大有,罗寒光.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2.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法律出版社,2001
3.姜长云.农村土地与农民的社会保障[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