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关职能部门的发展
公共关系事业经过近十年的冲浪,开始步入稳步发展时期,从一开始仅限在服务行业进入到了各种形式的企业和经济实体,并已扩展到各种社会组织和行业,如社会团体科研机构、银行、学校和党政部门。这些组织成立了具有公共关系功能的机构,或在某些已有的机构中扩充了公关功能,人们越来越重视运用公共关系手段来保障和促进自身的发展。于是,各行各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公共关系的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尽管名称各异,有叫公关宣传部、公关营销部,公关策划部、公关发展部等,然而它们的功能大同小异,都不同程度的发挥着公共关系的功能。
2、职业公关公司的发展
专门化的公关公司经过前十年风雨的洗礼,开始步入了自我整顿自我提高时期。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名目繁多的公关公司曾风起云涌,其中大多是缺乏实力挂羊头卖狗肉的空头公司。据媒介报道,全国注册的公关公司有二千家之多,但由于自身人才的匮乏公关市场的不成熟,运作规则的不规范,许多注册公司在90年代上半期 ,纷纷关门倒闭或转业另谋出路,而生存下来的一些中资公关公司属于千锤百炼始出山,渐渐开始向专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在公关市场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中资公关公司专业程度逐步提高,服务对象既有外埠客户,又有内陆客户,大多局限在外国客户。客户对象前三位:IT、一般消费品、医疗保健;计算机软硬件、通讯产品、网站成为IT客户的三大服务领域,网站类市场宣传服务是2000年度的一个亮点;服务形式前三位:整合营销传播、一般媒体宣传、大型活动管理;国际公关公司仍以品牌管理见长,而本地公司更推崇整合营销传播,为客户提供包括广告、会议、培训、宣传品制作等在内的综合服务;很多公关公司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服务开始系统化、立体化,往往代理客户整体形象的定位、策划、传播实施,在公关、广告、CI、营销等领域全面开花。由于许多中资公司规模小,因而机制相对灵活,经营成本也低。同时凭借优于外资公司的熟悉国情和市场的特点,因而在市场上也富有竞争优势。
3、外资公关公司的进入
自84、85年美国的伟达、博雅挺进中国市场后,有相当一段时间外资公关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开拓基本维持在二至三家。到了92、93年,由于中国公关市场有所发展,生机初显,一大批外资公关公司又纷纷杀进,像美国爱德曼、奥美、福莱、罗德、凯旋行驱、英国宣伟等。这些公关公司纷纷与中资公司建立联营关系,或在一些发达地区设立办事机构和业务点。他们很多是出于自身战略发展的需求进驻中国市场,因为开放的中国是他们发展全球业务网络的良好市场,同时发展中的中国不仅可以维系原有跨国客户还可以争取到新的外资国际客户,并且又可以带出未来的中资客户。这些外资公关公司为拓展中国市场,积极导入公关新观念,着力于公关专业宣传,对媒介、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进行公关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教育,让业内人士了解了像“认知管理”、“危机和问题管理”、“财经传播”、“高科技传播”等一些公关的新观念,同时外资公关公司通过自身的实践,引进了公关的最先进的国际职业操作规范和标准,特别是一些先进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向中国的客户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服务水准,让人们看到了公关更灿烂的未来。这极大的推进了中国公关市场的形成,并对中国公关市场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4、公共关系教育的趋求
公关教育经过十年的风风雨雨,目前基本形成立体多维的学历和非学历交叉并存的局面。从低级到高级,公关教育的具体的种类繁多,但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公关教育仍以知识教育为主,培养的学生还不能真正满足专业公关公司在公关技能方面的要求。理论研究方面还停留在纯理论研究方面,还缺乏对公关技术的研究,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专业公关业务培训机制和培训课程以弥补当前公关教育和研究的不足。同样高素质公关人才的严重缺乏也制约了中国公关业的迅速发展,必须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公关从业人员队伍和管理队伍。因而,公共关系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我国政府公共关系面临的问题
1、政府公关理论及实践亟待科学化、规范化。
中国的统治思想,自古就有“王道”与“霸道”之分。“王道”则是对内施仁政,让民众安居乐业;对外以“仁义布于天下”,招至八方归顺。“霸道”则是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两者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对民众的态度与公众的关系不同,且后者总为圣人所不齿。王道的基本思想即“民本”思想,国以民为本,民以信为本。孔子提出“忠恕之道”,即对上要忠,对下要恕。孟子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亦懂得政权是舟,民众是水,“水能载舟,水能覆舟”。纵观历史,许多成功的统治者都深知将政权建立在取信于民,争取民众支持的基础上才是稳固的。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曾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与现代公关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
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成功的准公关活动,如“纳言”——上古时代的信息收集与发布官;王官采诗——周王派官员深入民间采集民谣;不毁乡校——让公众有合法场所发表意见,议论国政;狡兔三窟——收买民心,制造新闻,改善关系;《汤誓》与《盘庚》——宣布重大行动,争取公众支持的公关文书。上述准公关思想与活动,虽与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公共关系有本质的区别,但其中之精华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