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党和政府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有着重视公关,宣传公关的历史传统,美国博雅公关公司总裁就曾赞扬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们确实是精明的公共关系实践家。应该说,我们的政府公关有优良的自身传统,但是,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府公关的研究还远不够,既没有立足国情认真总结传统的“公关经验”,又缺乏将现代“公关精神”进行真正中国化的探索,所以在实践中的盲目性、零散性、非科学性等问题极为明显。
2、政府公关事业发展迅速,但极不平衡。
从80年代中期始,政府公关发展较为迅速,天津市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政府公关活动最为典型,沈阳市政府1988年4月也专门成立了接待办公室公关处。此外,一些省、部级官员还著书立说,论述政府公关的理论原则、活动特点等。政协主席李瑞环早在1988年就强调指出: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学问。但是,我国公关事业特别是政府公关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传统的中国文化心态既为发展公关事业提供了优良的“土壤”和适合的“气候”,又有许多不利因素阻碍其发展,特别是经济方式,管理体制上的弊端,阻碍了公关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我国公关发展左右掣肘、四方受制的尴尬局面,政府公关的发展也处于深浅快慢不一的境地。
普遍来讲,许多官员的政府公关观念还极为淡薄,既没有认识到政府公关活动的重要性,更谈不到将其上升为一种价值观和管理哲学,渗透到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之中。首先表现在缺乏自觉利用传媒手段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的形象观念。政府形象,主要指政府及工作人员在民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大小,是政府获得民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固然,政府工作具有权威性与政策性,但无论是从民主政治的大气候还是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府公关的“小环境”来看,所谓的权威性及政策性都必须建立在民众信赖政府的基础之上,政府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工作的成败。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心目中没有形象意识,对现代传媒的重大作用了解不够,又十分缺乏应有的传播技巧,表现在决策和行动中则是对自觉进行形象投资和形象塑造重视不够。其次,公关观念的淡薄还表现在缺乏为公众服务的观念,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更多考虑其权威性和政策性,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不愿踏踏实实为群众为社会奉献,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群众带来满意和方便,用热诚的服务去赢得好感和信赖。更有甚者,将手中的权力作为群众办事的路障进行“关、卡、压”,严重败坏了政府的形象。第三,缺乏协调观念,表现为不善于调节、平衡和统一各种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不懂得“兼顾”、“统筹”、“缓冲”和必要的“调和”、“折衷”的意义和价值。目光短浅,思路狭隘,经常陷入难以协调的矛盾中。
3、公关手段简单、生硬,缺乏公关业务能力。
公关最基本的技巧是交流沟通能力,其中首要的是口头与文字沟通能力,其次是人际交往术。政府良好传媒形象的塑造,有赖于政府工作人员纯熟的交流沟通技巧,但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普遍看重一个人怎样做,而不是一个人怎样说,尤其是不重视“推销式”的演讲,羞于表现自我,宣传自我,致使许多政府官员在面对公众演说时常感拘谨,接受媒体采访时紧张、呆板,不能应付自如。在人际交往方面,中国人的基本文化心态是重情轻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也注重人缘、血缘、地缘、业缘、道缘的人情伦理关系的影响,重情、重礼,遵循情感逻辑办事而非依理性逻辑办事,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时人情化、情绪化倾向较明显,易使政府公关带上极强的“私关”色彩。
现代政府公关活动已发展成为一系列专业性、规范性较强的传播沟通业务,包括调查研究咨询、设计制作策划、交际事务等。既需要动用一定的资源,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又需要高素质的政府公关人员运用专门的媒介和技术,制定专门的目标和计划来实施。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 国、内外政府公共关系的建立模式
近来各地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各地将这一措施作为政府各类信息向社会公开的窗口,旨在保证政府信息的及时性和权威性。这一制度在西方国家更是常见。它们一方面是政府控制新闻传播的手段,一方面也是政府和新闻界,并通过新闻界和公众进行沟通的方式。以美国为例,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总统新闻发言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普通民众获得了选举权;30年代,便士报诞生。新闻发言人正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安德鲁•杰克逊是最早聘用总统新闻发言人的美国总统。但是杰克逊以及后面几位总统的新闻发言人都是以私人秘书身份出现,不属于政府系统,政府并不提供资助。直到1857年,麦金利总统上台,他的6名助理才开始领取政府薪水,其中包括负责新闻宣传的科特柳。白宫的记者招待会和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密切相关,塔夫脱是第一个安排每周两次定期记者招待会的总统。从此,虽然有反复,定期的记者招待会还是维持下来,于是白宫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就相对固定了。新闻发言人成为一种制度普遍在美国各地建立起来,除了政府对新闻传播控制的需要外,还得益于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应用从企业界向政府部门渗透,其次,新闻媒介积极争取知情权的斗争也促使了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