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旧经济体制转换时期,是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高发期。
“当前我国正在实现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同时也在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种含义的现代化过程,是中国现代化之不同于任何其他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特殊之处。”(3)在这期间,新旧体制之间会发生摩擦和碰撞,因而出现某种无序状态。改革是逐步推进的,在不同层次的衔接上不可能绝对吻合,在某种情况下,甚至会使新旧两种体制的弊端结合在一起,给社会造成一定的混乱。这就是说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存在着腐败多发、高发的客观条件。只有把现阶段腐败现象大量产生的原因,放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背景下来分析,才能对它的发展趋势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把握,才能对反腐败的对策有更加全面的思考。
改革是什么?从本质上说是在发展生产力基础上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改革开放不可能在极短的时期内一下子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弊端消除干净。原本的那种在阶级斗争气氛下对整个社会的利益诱惑的抑制机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丧失殆尽;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力的绝对化现象和特殊历史条件下家长制的复活现象,极大地抑制了社会对权力者的监督功能,从而给腐败创造了温床。剧变的社会使原有的秩序规则失灵,而新的社会秩序又不能建立起来,体制上的这种弊端和缺陷就给腐败的泛滥创造了“最好的机遇”,腐败就是在这种体制缺陷中迅速地滋生,迅猛地发展、泛滥起来的。
(三)权力缺乏制约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政治根源。
我们党是执政党,而执政考验的实质是对权力的考验。由于我国本来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原来过分集中的权力,容易产生没有制约的专制权力,因而也容易产生腐败。在进行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以往受旧体制制约的权力失去了监督和控制,市场经济的一些特征又容易诱发人以权谋私。有些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不但不为人民谋利益,反而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搞权钱交易,凭借手中的权力发财。尤其是掌握着人财物权力的部门和行业,几乎形成了一种“有什么权,谋什么私”的局面。可以说,现行政治体制下实际存在的权力缺乏约束机制的弊端,是腐败现象屡屡出现而且难以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我国现行的各种监督形式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存在着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渠道不畅通,监督工作未能形成合力等问题,所以很难有效地监督和防范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乱纪行为。
(四)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拜金主义及价值观念扭曲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残余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影响,总是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机而入,实际上已渗入各个方面,腐蚀和冲击着少数意志薄弱者的理想和信念。“一些干部在价值观念转换的过程中,思想、观念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潭,价值观念发生了扭曲。” (4)观念是行动的起点,党和政府内的少数人就是在这种“一切向钱看”等错误观念支配下,运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违法活动,搞权钱交易,腐化堕落了。加之一段时期,由于工作指导思想上所发生的失误,出现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忽视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以致造成各种错误思潮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猛烈冲击;再加之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存在,与上述少数思想滑坡的党员干部一拍即合,私欲、权欲、贪欲、色欲等腐朽思想在头脑中恶性膨胀起来,从而大大增加了消极腐败行为的内在诱发因素。
(五)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力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工作原因。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长期以来,我党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一大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也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在一些部门、一些人看来,思想政治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实际上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抵挡不住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袭,走向腐化堕落的歧途。同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角色的多样化和复杂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过去的一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显然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以至于一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抱怨,老办法不顶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实际上导致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和效果的减弱。
三、反腐对策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腐败问题的产生有深层次的原因,在对原因作了一系列深入的分析之后,我们更加明确反腐败工作势在必行。针对腐败现象,提出反腐对策已然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他还明确提出必须“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实行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5)江泽民同志的上述思想为我们进行反腐败制度创新、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思路是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既要贯彻“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分阶段进行,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新时期反腐斗争的新思路,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斗争的一条宝贵经验。具体讲有以下几条反腐败的对策措施: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反腐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腐败现象严重困扰社会局面,只有在新旧体制基本转换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以后才能得到缓解,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和发展,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 (6)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以促进经济体制的尽快转换。因为,我们虽然不可能超越这一阶段,但完全有能力缩短这一过程。而深化改革,加速经济发展,尽快实现新旧交替,反过来又为我们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创造了物质的、体制的、包括多种法律规范等方面条件,这是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的最根本途径。实践也已证明我们不能偏离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消除腐败的关键措施。建立完善、合理的市场体系,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依托。只有大力培育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公平竞争,才能在经济运行中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从而堵住腐败的漏洞。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措施: 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策问题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