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区幼儿参加各类兴趣班
我区处于江西省新余市西部地区,近年来提倡‘工、小、美’发展,工业化程度位居我省市前列,大部分家庭父母工作繁忙,压力大,为此每到周末,我区各类兴趣班非常忙碌,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在各时间段紧张地进行着,不时会看见被父母“拖”来啼啼哭哭上课的学龄前儿童,之后父母会焦急地在门口不时倾听,害怕听见自己的孩子被老师训斥,担心他的哭闹影响课堂秩序,当然也有表现非常自信的父母,他们会悠然自得地做自己的事情,按老师规定的时间来接孩子,不同的表现折射出兴趣班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对兴趣班的态度,他们的注意力与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带着厌恶的情绪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希望通过个人的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父母要求孩子上兴趣班的种种心理
(一)提高与他人竞争的能力
1、害怕落人之后
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下一代的的要求也在层层上升,不时有多才多艺的孩子通过各种媒体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些孩子前途似乎已经是风光无限了,而大多数的孩子则表现平平,这时丰富的学龄前兴趣班在家长的眼里,多么象一艘载着孩子驶往理想之路的大船呀,于是家长们抱着决不甘心自己的孩子落人之后的念头,纷纷加入了这个行列,在我园的兴趣班调查表中,有95%的孩子在上兴趣班,而父母只有一人有固定收入的却有50%左右,足见它的吸引力之大。
2、有关孩子的前途
中考、高考这些巨大的压力似乎离学龄前的孩子很远,可是在家长们的心中,却也指日可待,家长们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以后都能顺利进入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兴趣班则会给孩子们更多学校里学不到的各种技能,在部分父母的心里,也许这些才艺会给孩子今后就业帮上忙呢,在少年宫常常会听见这样的话题:某某孩子,某项学得特别好,十七八岁就当教练了,你说这样好还是不好?从这个话题中,可以看出父母们的这一面想法。
(二)隐性实现自己儿时未实现的理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大部分人的理想都没有实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心中的那个理想就会悄悄地蔓延到孩子身上,家长会尽自己最大的热情,陪孩子学习、练习,从孩子成功的笑容中,得到真正的一种满足,似乎儿时的理想在自己身上已经得到了实现。参加“兴趣班”的前提是孩子对该活动感兴趣。但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并不是按孩子的兴趣报名,而是按自己的兴趣和理想为孩子报名。 学前教育专家冯晓华副教授表示,不少家长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较少关注孩子自身的愿望和需求。选择哪种兴趣班,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能力,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否则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1、父母儿时的家庭条件。
每个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同,有许多做父母的儿时家庭条件很不好,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物质条件,都远远不能与现在相比,有了孩子后,家长们会从各个方面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待遇,而绝不能让自己的童年重演,价格不菲的各类兴趣班,自然也是家长们投资未来的一个热点,似乎这样,也才算是对得起自己的宝贝了。
2、父母性格上的某些缺憾。
浅谈我区幼儿参加各类兴趣班(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