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的教育缺乏
在我国现代家庭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一家人的宝贝,备受关注和关爱。但是很多家长爱孩子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孩子爱心教育。在访谈时问道,“您觉得有必要教育孩子爱父母吗?”占80%的父母认为没有必要,自认为孩子是父母生的养的自然会爱父母,占20%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后懂事了自然会爱父母,现在我们疼爱孩子,孩子长大后会回报我们的。也有家长这样想爱孩子是本能,责任和义务不需要回报,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一个不会爱别人的人生不会幸福,付出其实是一种快乐。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只付出而不教育孩子爱家长,那么孩子从何学会如何爱自己的父母呢?相反的,他会认为家人的爱是理所应当的,天经地义的。一旦家人的这种爱,孩子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孩子很可能会产生愤恨之情,然而,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爱的孩子,更从何而谈爱祖国,爱集体,只会成为自私自利的人。
2.诚信教育的缺乏
一个人是否有诚信品质,往往取决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在某园对几十位学前儿童家长进行访谈时发现,当家长被问到,“答应孩子的事情是否都能兑现”时,站访谈中,52%的家长回答“能”,同时也有36%的家长回答,“有时能有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对孩子诚信教育上知行脱节,标准不一。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添画什么他就会有什么,还是大脑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家长的言行不一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分不清孰是孰非,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在无形中让孩子形成了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坏习惯。有些家长未能正确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反而助长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把幼儿园玩具带回家,或想达到自己的目的撒谎等等,有些家长并不会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让孩子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反而觉得孩子还小,等长大了懂事了就不会再这样了,甚至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这样的孩子不会吃亏。在家长的袒护和无边际的放纵下,无形中鼓励了孩子这种错误的意识,助长了孩子的错误行为,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将来会犯下不可你不的错误。
三、加强学前儿童德育教育的建议与策略
(一)更新教师对学前儿童德育教育理念
教师应在师生换位的思索过程中体会幼儿的接受程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价值,这样才能实现教师释放爱的真实价值。要摒弃旧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单向性教育,臣民教育,听话教育,封闭式教育,灌输教育,客体教育,他律教育等。而要践行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公民教育,个性教育,生活教育,渗透教育,活动教育,自主德育教育,“唤醒”教育,互动教育,爱心教育等。教师应该以孩子的眼睛去观察;以孩子的耳朵去倾听;以孩子的兴趣去探寻;以孩子的情感去热爱。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要用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例如:了解幼儿,幼儿的性格特征、爱好、家庭受教育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的组成、幼儿的成长经历和环境、家长对教育的态度等。对幼儿教育方式方法要讲究艺术性,要善于抓住幼儿的个性特征 转化矛盾,既做到教育了幼儿的目的,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游戏上来,不露痕迹使其受到教育。要耐心、细致的和幼儿沟通交流,建立感情,用自己完善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感染孩子,“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有时也需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其相处,能真正的放松心情的学习、玩耍。
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如:在语言活动教学中,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孔融让梨》,就可以培养学前儿童懂的尊重长辈和谦让的品德。以此类推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都可以渗入品德教育。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品德,并且由模仿逐步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3、善于挖掘活动开展中的品德教育因素,丰富幼儿道德情感
主题活动是教师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引导幼儿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的现象与事物,并自由表达与表现的过程。其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不乏有品德教育内容火花的随机出现,为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活动开展中的德育因素。在“有用的植物”这个主题中,我们发现其中隐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街心花园”这个小主题中,因为孩子都生活在各个小区中,对小区内街心花园设施还是比较了解的,平时也能关注到街心花园内人们在做些什么事。所以,当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孩子们纷纷讲述了许多身边的故事,故事中也传递着信息一个信息:有些成人
(二)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
1、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的世界观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方向,想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也决定了家长在孩子心里是否有威信,进而,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家长的言行举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品德高尚的人格,对孩子是无声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成功观。家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是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给孩子以正确积极的影响。“惟有提高自我修养,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获得成功带来的快乐。”
2、科学的育儿观
父母对孩子的品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是为人父母就会教育孩子,也不是几本育儿书籍,几档育儿节目就真的会教育孩子了。教育孩子也是一种技能,也是需要艺术性和相关知识,要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专家曾指出“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互动的过程中彼此增进感情。每个家庭都要拿出十分重视的态度对待家庭教育,因为孩子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四、结束语
德育教育关乎孩子的一生,一个人的成长与开童年时的德育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德育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对儿童正确的行为的养成和正确道德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感有阻碍作用。因此家长要以重视态度对待家庭教育,重视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构建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幼儿园也要严格把控幼师的选择。在生活学习中做好家园共育。由此才能真正把握对学前儿童的德育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儿童发展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0-260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0-52
3、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师资补充研究生,【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赵建波,学前儿童家庭与社会教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当前学前儿童德育教育问题与策略(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