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传统的育儿观念的影响。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影响着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领先,家长们使出来了浑身解数,极尽可能的教孩子各种知识,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甚至以自己孩子学得知识多为傲。
其次,家长观念引领的幼儿园课程选择。在我国学前教育最近几年被列为教育发展的重点,过去,民间办园、公办幼儿园极少。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开设和管理自然存在种种问题。民间幼儿园既需要资金又缺少政府的财政支持,这就使得不少幼儿园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为了争取生源,必须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需求,于是幼儿园罔顾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开设各种课程,甚至还会布置作业。
2、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1)违背幼儿天赋天性。把幼儿当做小学孩子教,过早开发幼儿智力,会导致孩子厌学,损害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2)影响幼儿身体健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面,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收到伤害。
(3)过早的介入理性教育,会好心办坏事,给幼儿精神压力,让孩子形成苦闷的心理背景,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4)抹杀幼儿创造可能性,相对于幼儿来说,艰深的内容和死板严苛的教育方式,使幼儿生命发展过早定型,个体生命发展的自由被极大缩减。
(5)剥夺幼儿幸福生活。不但剥夺了当下的幸福感受,而且会影响今后人生对幸福的感受。
(6)影响教师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影响其专业化成长。
(7)偏离办园宗旨。幼儿园以各种名目举办特长班、兴趣班,乱买滥购教材和教辅资料,向幼儿家长违规收费。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工资待遇不高,流动性高。
我国幼儿园教师经济收入和待遇低下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解决。虽然《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但是幼儿园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所得到的工资待遇是不一样的,在经济发展较快地方的幼儿园教师远比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教师工资待遇好,同时,公办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又比没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待遇好。原本幼儿园教师相对于小学、中学教师的收入待遇要低很多,幼儿园教师间也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信心。
在教师待遇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教师中有就业合同的占48%,无业合同的有52%,占半数以上。教师工作单位无变动的占55%,除去其中20.9%的工作不足1年的教师,剩下32%单位无变动的教师占多数,说明幼儿园教师中有近半数的教师曾经有过流动的经历。
在教师当前幼儿园工作年限的调查中,3年内的教师为66%,超过5年的教师仅占19%,工作不足3年的教师比例大,充分说明了幼儿园教师离职,退职,转园等流动性较大,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
(二)男女比例失衡。
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幼儿园教职工共49.3万余人,专任教师约243.2万人,其中女性分别为386.3万,237.8万,约占总数的92.1%,9708%,由此推出男性在幼儿园教职工中占比不足8%,男幼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则不足3%。
因此,很多男性认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低,发展前景不好。在传统性别文化影响下,人们认为男性气质应该优于女性气质,男性应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应从事一些高风险、高收入的行业,幼儿园教师行业不属于高风险、高收入的行业;还认为女性在家庭中处于附属地位,在社会上经济收入的高低不重要,使得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女性更适合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导致了报考幼儿园教师岗位的男性很少,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失衡。
(三)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
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仍然较低,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在60%~80%之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平均为7.73%。到2014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达到了70.5%,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2013年占比仅为36.5%。
而当前不少地方的政府官员对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管理乏力,没有按照国家相应的政策要求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也没有把学前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致使关系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无法落实。
三、调查的思考建议。
(一)整合课程,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目前有些地区的课程仍然以分科课程为主,或者是以知识为中心,对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兴趣重视不够,只有少量幼儿园的课程注重整合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家长追求即时显性的知识结果;教师缺乏整合课程的能力;家长购买现成教材,限制了课程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进行整合。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加强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培训,转变其教学思想,使其正确认识幼儿学习的特点,正确认识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在本质上的差异,丰富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的能力。同时,对幼儿园的教材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审查和推荐幼儿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制度。此外,要在全社会进行宣传,利用各种各种媒体对家长进行早期儿童教育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纠正纠正的教育观念,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以促进幼儿园教育更加适合幼儿的特点。
(二)政府监管体制需进一步加大。
学前教育“国十条”中强调: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造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1. 还应强化教育部门的主管职责。市区学前教育实行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协作的管理体制。以区为主,区镇(街道)共建,逐步促进集体办园向教育部门办园转型。
2. 明确举办者和园长的责任。幼儿园的举办者(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是办园的责任主体,承担为幼儿园配齐配足合格师资、提供充足办园经费、维护园舍设施安全、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等责任。落实幼儿园法人登记制度,明确公办幼儿园独立法人地位。园长是幼儿园常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强化依法治园意识,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民主参与的现代管理制度,增强园长、教师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依法执教能力,推动幼儿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3. 实行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幼儿园园长必须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园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健人员应具有中等卫生学校及以上学历,并受过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幼儿园保育员、炊事员、财会人员等其他工作人员须按相应职业资格要求持证上岗。幼儿园教职工(含临时人员)须经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幼儿园教职工持证情况进行把关。
4. 逐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做好公办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确保每年新进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教师。要制定出台幼儿教师聘用管理办法,逐步推行人事代理制度,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稳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逐步实现同工同酬。民办幼儿园要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5. 加大园长教师培训力度。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结合新时代特点和专业要求,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树立良好职业形象。严禁教师体罚、侮辱或变相体罚儿童。完善幼儿园园长、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实施全员培训,提高园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执行力,促进园长、教师专业化发展。
6. 注重教职工身心健康保护。幼儿园要落实教职工健康检查制度,组织在岗教职工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关心教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组织开展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家雄. 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导向[M].上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05
[2] 庞丽娟,洪秀敏,姜勇. 中国学前教育学发展报告: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宋农村. 中国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1
[4]庞丽娟,洪秀敏. 中国发展教育发展报告[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1·01
[5]刘占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6]李宣海,高德毅,胡卫.上海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6[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02.01
[7]张晓辉.幼儿教师社会地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0.3
浦东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