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为此,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一直都是时时讲、事事讲,永远都摆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幼儿园老师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的防护措施和保卫制度,并面临幼儿园“一票否决”的安全事故管理办法。幼儿园教师面对安全防范制度,心理压力也大。加之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园的要求越来越高,若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了磕碰刮踏,会不依不饶讨说法、要赔偿,理解的实在少之又少。从早入园到晚离园,幼儿园老师都得绷紧神经,高度紧张,但孩子年龄尚小,自我保护能力很弱,加上频发的歹徒入园行凶案件和虐童事件,大家更为敏感和不安。毎位老师佩戴有口哨,以防有意外事件发生时的呼救信号,这种“警钟常鸣”的思想包狱在也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三)年轻教师工作中倦怠
因为长期从事幼儿教育职业,导致幼儿教师情绪和精力消耗过多,而出现的身心疲惫状态和对工作以及工作对象的疏离感。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对保教工作失去热情,表现出厌恶或恐惧、得过且过等工作状态。生理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劳累,头疼,血压、心率升高等病态产生;心理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心绪不宁、爱发牢骚、浮躁不安、焦虑、情绪紧张、信心缺失、不想说话、个人成就感和效能感降低等。由于失去工作热情,对幼儿就没有耐心,严重的还会表现出某些过激言行。不仅严重影响幼儿园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同时也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影响教育的质量和幼儿的发展。
三、针对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幼儿园管理者要了解每位幼儿教师的特长,让教师快乐工作
建立平等而又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人际氛围,让教师快乐地工作,有利于当今幼儿教师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调动其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
首先,园长等管理者要平易近人,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在传统观念上管理者和幼儿教师上下级的角色关系,使得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会产生紧张感甚至是畏怯感。而这种畏怯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效率,进而阻碍了幼儿园的正常工作。适应教师心理特征的发展,园长等管理者应掌握和了解教师的这种状况,摒弃家长似的工作作风,从领导的位置上走下来,从基层的角度关注他们、接近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平等自然地相处,从而建立平等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幼儿园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其次,园长等管理者要全面考虑,切实为教师着想。幼儿园的管理者除了平易近人、增强沟通之外,还应积极地为教师创造多种学习和沟通的机会,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全心全意为教师的需要着想。园长等管理者要通过平时的沟通与接触真正了解到教师的问题与困难,并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渡过困难,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优化幼儿园人际环境
优化幼儿园的人际环境,管理者要注重运用情感的管理手段。情感是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泉。人们在生活中之所以趋善避恶、近美离丑等,都是情感在起作用,人际交往也如此。一般来讲,彼此相悦能增进人际吸引力。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以情感为媒体。因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应善用情感艺术,以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做到与每位教师坦诚相见,平等对待,做教师的知心朋友。清楚地了解每位教师的心理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师,用情感手段激励他们热爱事业和幼儿;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体贴、关心、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用诚挚的语言给予教学上的指导;用商量的口吻安排工作;做到以情动人,以爱换心。比如,园所可为教师举办生日聚会,加强大家的情感沟通,让教师把幼儿园当成一个大家庭。此外,还可通过免费为教职工提供早餐、工作餐等举措,使幼儿园中的每个成员“被爱”、“被关怀”的需要得到满足,使教师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同时,管理者还要注意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教师,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更要避免因亲你而疏他而人为造成矛盾削弱了集体的战斗力。孟子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园长的情感投资是维系与教职工和蔼关系的粘合剂。
适应幼儿园教师特点的有效管理(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