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师范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个别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轨,部分学校甚至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这一问题将严重降低该教育的有效性。其次,部分学校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部分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通常会提出一份理想的心理模型,并要求学生主动靠拢。这样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淡化了成长路径的重要性。同时,这样的教学理念,忽视了人格发展的局限性。在人类社会中,心理完全健康的个体极为罕见。多数的居民处在相对健康的范围内。因此,以理想化模型规范学生的心理活动,难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
三、新时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新时期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各学校较为重视的工作,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当利用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学校可利用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在实践中,艺术教师可邀请学生共同组建歌、舞类的学生社团。通过该社团,学生的课余时间将得到更好的利用,其学习效率也将得到提升。同时,学校应当为社团学生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艺术技能将得到锻炼。其次,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负责运营的组织,日常的排练、演出等活动都需要学生进行调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对组织管理工作更为了解,并对各成员在团队活动中的心理变化产生清晰的理解。同时,教师可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各类表演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因此提升。在新时期,儿童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在多方面体现,因此教学活动需要采用更为平衡的教学理念。
(二)新时期加强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新时期的学前教育较为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并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儿童的日常生活普遍较为充实,因此教师应当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这一观念不仅是教育机构的要求,也是学生家长的主要诉求。因此,当下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应当加强儿童心理学的应用,并为学生提供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在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出与实践工作相近似的教学场景。通过该场景,学生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效链接。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师可邀请部分学生模拟学前儿童,并依据儿童心理学推断出儿童的思维与行为。同时,部分学生可模拟现实工作中的教学过程,并与模拟儿童的学生开展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课堂内营造出了现实工作的场景,学生通过角色互换,可更为清晰地理解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而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同时,通过此类教学,教师也可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反省,并以学生的视角调整教学模式。
(三)新时期加强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有效措施
在新时期,教育领域对于教师的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较为关注,此类精神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岗位认可度,这一观念影响了教师对于本职工作的付出意愿。其次是教师内心的责任范围,教师的责任较难考核,因此教师需对自身的行为加以约束。再有是教师的爱心,教师的日常工作较为繁杂,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教师会产生诸多的负面情绪,当教师真心热爱本职工作并喜爱自己的学生时,其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也将得到提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学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到孤儿院开展探望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学生的怜悯心将被激发,并可了解到失去父母关怀的儿童,将逐渐偏离生活的正确轨道。同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本专业的社会意义,并将引导学生的人生道路,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这样的讲解,学前教育教师将承担起家长的托付、社会的责任以及儿童的信任等诸多责任,其责任意识也将因此得到提升。
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表达机会,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以促进其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学校可在该专业中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表达机会。在该模式中,教师首先要依据教材规定的内容,制作教学短视频并将其公布在学校的信息平台中。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预习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邀请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得到提升。其次,学校可定期组织讲演活动。在该活动中,学生可根据本专业的特色以及学习心得进行选题并写出讲演稿。同时,教师可对学生的讲演稿提出修改意见,从而使其讲演内容更加精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将得到加强,并养成认真思考后再进行发言的良好习惯。之后教师可针对学生讲演过程的仪态与语言进行纠正,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方式更加规范。
在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周哈里之窗”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周哈里之窗”将人类的内心世界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在隐秘区与未知区,存在一定的阴暗成分。由于隐藏得较为隐秘,因此该部分内容难以被及时发现,其改进过程也较为艰难。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将隐藏区的问题调整到开放区,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暴露。同时,教师应当邀请学生组建互助小组,通过相互扶助,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得到纠正。其次,学校应当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相关内容严格保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开放区将逐渐扩大。同时,学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得到提升。例如,学校可为学生定期举办户外拓展训练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学生的身心都将经历一定的磨炼,其抗压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都将得到增强。
四、结论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周哈里之窗”等心理学概念帮助学生获得提高。再有,教师应当可利用学生社团的正面价值,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国学前教师的职业能力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7(4):61-63.
[2]霍巧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18):103-105.
[3]钟雪梅.多维视角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义及启示[J].红河学院学报,2016,11:70-73.
[4]刘海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110-112.
[5]罗偲.高校学前教育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