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
[摘要] 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个体从一个“普通人”转变为“教育者”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是其专业素质以及技能结构的形成。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指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指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它不仅关系到幼儿教师的心理建刚发展和职业心理发展,更关系到幼儿园教育效能的高低及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幼儿教师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心理成长;构建心理成长平台;加强自身心理维护等措施来促进自身的心理成长。
[关键词]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心理成长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专业成长: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核心
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取决于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而教师专业素质的获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教师要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探究,积累并反思教育经验,才能逐渐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在这种完善、提高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经历了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由普通人到专业人员的成长过程。
二、专业素质结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专业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条件,指教师通过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获得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心理品质。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素质作为教育实践对幼儿教师的总体要求,规定了幼儿教师专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它以一种结构的形态而存在,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
(一)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由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持有的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操守等构成的倾向性系统,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的精神动力。实习期间,所在班级教师所呈现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操守都很高。班里的梁老师家庭经济很宽裕,但是她还选择留在幼儿园工作,她说,幼儿园的环境,氛围很好。幼儿的天真活泼,与自身喜欢这份工作使她舍不得、离不开幼儿园。我觉得这与专业精神有很大的关系,梁老师的职业专业精神与专业操守都是我以后值得学习的。
在专业态度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持有的认识、评价与行为倾向,以及在对待教育事业、教育对象和教师集体三种对象的态度上。如:敬业负责、热爱儿童、团结合作等都是符合要求的专业态度。作为一种带有倾向性的认识或评价,专业态度可以对幼儿教师的行为产生调控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态度的形成。
专业道德是专业人员在专业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如:为人师表、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热情和蔼、诚实谦逊等。遵循这些基本准则,幼儿教师就可以妥善地处理与幼儿、家长、同行等方面的关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教育工作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专业知识
3-6岁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与其问题(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