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教育效能受幼儿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的影响。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情感的建立将显著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教师若具有热情和蔼、活泼好动、民主体谅、可亲可敬等性格特征,将会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良好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如何有效地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的可能性,并有效地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思维创造力、生动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的组织沟通能力。研究表明,上述教师具备的心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成效。且,幼儿教师的价值观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当幼儿教师认为教育工作有极大的价值,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成就感时,才会对幼教工作尽己所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幼儿教师树立起什么样的价值观,关系到幼儿教工作的成败。不同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
2.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儿童是非判断力差、好模仿、易受暗示等特点,这更加强了教师人格的影响作用。要幼儿好学,教师就应该有孜孜以求的精神:要幼儿赋有爱心,教师就必须关爱幼儿;要幼儿公正,教师就必须民主平等······教师的人格本身就是一部无言的教科书。
3.心理成长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也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必然不例外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
那么,就近段时间所发生的幼师虐童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幼儿教师的健康心理及素质提出了疑问。分析幼儿教师工作实际,以及众多理论工作者的观察研究,我们认识到形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是由幼教工作的特点决定。幼儿年龄小,独立性差,生活各方面都需要悉心照料。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大。另外幼儿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因而工作环境嘈杂,这些都极易造成幼儿教师身心疲惫。加上幼儿好动好奇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易造成幼儿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
(2)是由竞争压力所造成。课程改革的深入,幼教体型的转型,职称的晋升和家长不断提出高要求都使幼教领域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稍稍放松自我成长就会带来下岗、失业等严重的生活压力及心理压力。
(3)是由幼儿园管理体制所决定。对教师管理评价时缺乏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或是好教师差教师无法区别,只要带好幼儿不出安全事故就行,把教师当做“高级保姆”,教师缺乏成就感,没有上进心,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或是通过上课评比管理教师,幼儿教师常常处在比赛竞争的压力中,造成身心疲惫不堪。
因此,减轻幼儿教师心理压力,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成长,幼儿园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成长。幼儿教师所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观察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公正民主、热情和蔼、进去上进等健全的人格特征也将会获得有效成长。因此,可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成长。
二、幼儿园构建教师心理健康的平台。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成长。
(1)情感管理。为幼儿教师创设一个心理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
(2)赏识管理。支持、提升教师,促进幼儿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竞争能力,降低心理压力。通过开展习惯是多样的幼儿园园内教育和娱乐活动,激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增强其成就感和自豪感。
(3)评价管理。管理者与教师建立客观、公正、鼓励进取的评价机制来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及时加以肯定,并未玩善意地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师从评价中获得激励,及时调整工作进度、改变方法。
(4)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心理维护。组织幼儿教师参加心理辅导,教给幼儿教师应对压力和释放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理性情绪疗法等。改善和发展幼儿教师的自我意识,让教师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幼儿教师通过专业成长来促进心理成长是现代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其中之一。
3-6岁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与其问题(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