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隔代宠溺放纵
浩然小朋友平时好动,坐不住,稍微有点不顺心意就大吼大叫,又哭又闹,很明显是由于爷爷奶奶隔代教育的宠溺导致的。对此,我们拜访了浩然的爷爷奶奶。他们指出一是出于对孙子的天然宠爱,二是害怕媳妇认为没有带好孩子,因而对浩然的任性行为也是听之任之,无法给与有效的监管。任性幼儿是隔代教育的情况,不是爷爷奶奶,就是外公外婆。当然这一较为普遍的现象,本身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忙碌的必然影响。对幼儿的教育,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因此,正确的养成幼儿的生活常规,培育行为准则,帮助幼儿建立社会性行为是幼儿教育的核心,需要家长尤其是父母的监管教育,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不能因为单纯的宠溺和一些顾虑而放纵孩子的任性行为。
2、抗拒哭闹,两面派
佐佐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很多孩子性格问题都是在与家长管教方法不当导致的,有人管制,还有人放任宠溺,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两面派”,不服管教,不能坚持长久。
三、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策建议
1、遏制幼儿的任性行为,还是应采取教育、疏导的方式。
当然单纯给孩子们讲道理,确实事倍功半。但是要培育孩子们正确、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还是应以讲道理、明是否为主。幼儿的是否观念,首先还是基于家长、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形成。再次通过自身处理各种事物的经验教训,得到固化和强化。家长在管教方式上应综合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加以遏制。
1)、是注意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在生活中,容易为新鲜且分散的事物吸引,进而转移注意力。一旦被更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幼儿很快会忘计划掉之前所提的任性要求,转而寻求新的刺激。比如幼儿在商场追求一个上百元的布娃娃。尽管他也清楚家里已经有好几个娃娃,但他依然任性地要拥有。这时候作为引导者的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前面还有卖娃娃的,我们看看有没更可爱的。”这就很巧妙地勾起孩子追求新事物的兴趣。然后带着孩子继续逛商场,并引导孩子看商场其他的商品,很容易就会让孩子忘掉刚才的娃娃。
2)、父母要合理满足幼儿的要求
要想有效的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家长就应该明确认知孩子的哪些要求是合理的行为,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任性行为;对孩子合理正确的要求家长应该鼓励、支持并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而对于孩子那些错误的任性行为,家长就不应该满足,务必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这些行为和要求是不正确的、不被允许的,要让孩子及时的改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在孩子提出任性的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就应该解决的告诉孩子他的这个要求或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做后会产生那些不好的影响,还要明确的给孩子指出他的这个要求哪些地方是能够满足的,哪些地方是错的、解决不会被允许的。家长只有明确的给孩子指出他们要求或行为中的不对之处,并合理的去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在这种对比之下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错在何处,才能有效地矫正孩子的任性行为。
3)、正确运用“冷处理”等教育方式应对幼儿任性行为
有效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家长正确的“冷处理”等教育方式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首先,幼儿的要求在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着父母哭闹,这时家长就应该采取“冷处理”方式,不要对着孩子生气,也不要因为孩子的无休比苦恼而对孩子妥协,而是应该无视孩子的哭闹,给他造成一种无人理的处境。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没人理睬的情况卜,就会失去兴趣从而自己就放弃自己的要求。其次,家长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当孩子产生任性行为时,可以尝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阶段的孩子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因此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矫正他们的任性行为。例如:在商场购物时,孩子要买昂贵的玩具,家长就可以对他说:“前面有海绵宝宝在表演,我们先去看表演。”这样离开了这个卖场,就可以轻易地劝说孩子。
4)、父母以身作则,树立正确行为观念
想要幼儿改正行为任性的缺点,家长就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改正自己的任性行为,秉持言传不如身教的真理,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以及模仿对象。若是家长在短期内不能有效地改正自身的任性行为,那就应该时刻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若是家长不小心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了任性的行为,那么另一位家长就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及时的指出爸爸或妈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要孩子不要跟着爸爸或妈妈学习,而做错事情的妈妈或爸爸就要及时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并要求孩子时刻监督自己,保证坏行为不再产生。爸爸或妈妈的这种及时认错的行为,不仅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的任性行为是错误的,不应该学习的,还能够给孩子树立知错就改的正确观念。
5)、家庭教育观念要保持一致
只要是教育,就会有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的差异,而想要有效的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就要求家长能够保持一致。例如:在教育孩子的大方面上,需要夫妻双方经过协商来共同制定孩子的教育方针;在日常小事的处理上,若是夫妻中有一方处理错了,那另一方也不要在孩子的面前指出,而是在事后夫妻两人独处时,在与另一方讲明,在另一方接受错误后,在一起去向孩子道歉,告诉他之前问题是父母处理错了,请孩子原谅。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对事情的对错会形成清晰地认知,对矫正他们的任性行为起到了促进作用。③
同时父母之爱要有艺术性、原则性,不要给孩子一种误读的可能!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他的育儿之道讲座中提到要在孩子六岁之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这种说“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原则的,这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所有的孩子都会从中感知你的反应。只要你坚决,他就明白了。从此之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这种“较量”越早越好。④
四、总结
总之,幼儿任性行为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幼儿本身心智不成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长的某些不正确行为给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所造成的。因此,想要有效的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不仅仅需要家长及时矫正幼儿的不正确行为,还要求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约束好自身行为,为自己的孩子做好表率。只有家长的行为规范了,才能给孩子规范的模板加以学习,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幼儿的任性行为。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心灵打动另外一个心灵”, 就是在强调教育的特殊属性。“高投入,高产出”是个误区,它没有理解教育的真谛,忽视了孩子的诉求。孩子喜欢什么,孩子的真正意愿是什么,父母不知道。做父母是天下最没有门槛的事情,但是科学和高质量的教育一定是最考验智慧与责任的事情。
参考文献
①蔡德芳——幼儿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②陈京芬——《幼儿教育:父母孩子》 , 2006 (12) :23-23
③美国戈登——《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④李玫瑾 —— 李玫瑾育儿之道讲座
⑤雅斯贝尔斯 节选自——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1977)一书。
对幼儿任性行为与父母(祖父母)管教方式的调查研究 (3)(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