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策略的探究
【摘要】作为21世纪的合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然要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寓教育于家庭的生活之中,又是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亲密伙伴,与教师互动合作,协调一致的教育孩子。我认为,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既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又能促进家长的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共育 、措施 、打算 、
一、家园合作教育的现状
幼儿教师与家长均为教育者,都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体,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合作好才能有利于幼儿更好的成长。但是,目前我们的幼教实践中,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还不十分理想,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幼儿园与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内涵理解不够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表现在:一方面,幼儿园扮演着居高临下指挥者的身份,在缺乏对家长教育需求的考虑情况下,或多或少改变了原有“本着平等的原则,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初衷,给人一种幼儿园“要对家长进行教育”的感觉。而另一方面,家长也没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幼儿园共同合作教育孩子。有些家长对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也只是被动参与。在对“家园平等合作,家园教育同步”理念的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实际开展的家园合作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
表现为:家园合作的教育效果有限,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表面,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之中;家园合作不够密切,两者常常脱节;家园活动很少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
3.幼儿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正确、全面反映社会要求的家庭教育目的,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而错误地片面地反映社会要求的家庭教育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幼儿家长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园教育;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有的幼儿家长从未专门学习过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家园共育的观念薄弱。另外,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长一味追求智力开发,不懂得非智力因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对孩子或过分溺爱与保护,或过分严厉经常打骂;也有部分家庭因三代同堂等原因,造成了教养孩子的不一致等等。上述家教误区的存在,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产生了矛盾,出现家教效果抵消幼儿园教育效果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