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注幼儿园现实的课程和资源
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说全盘否认之前的课程观念,而是基于幼儿园自身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等,对课程的组织实施进行质量的提升。幼儿园教师要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幼儿创设游戏化的环境,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能够有自己独立的学习能力。游戏环境的质量与游戏效果的质量是正比关系,高质量的环境为高质量的效果奠定了基础。幼儿园应根据组织民间游戏的需要和幼儿的需求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丰富游戏材料、设立游戏场所、提供创编资源,为游戏的顺利展开做好充分的准备。
4、关注幼儿的经验和活动过程
课程游戏化要求关注幼儿的经验和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幼儿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在评价工作时,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而非结果性评价。在对游戏筛选这一环节时,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发展规律,更要考虑开展游戏适宜的时间点。在身心发展方面,开展民间游戏需要对大、中、小班进行分类,例如,关于协作完成类的意义深刻游戏不宜在较小班中开展,因为年龄较小的孩子对于协作这一概念还很模糊,所以无法进行协作类的游戏。合作类的游戏一般在大班阶段展开,这种游戏更有利于大班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家长方面
《纲要》中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井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与孩子有着其他人不可替代的情感,所以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态度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积极参加家长会
家长会的作用除了给家长反馈孩子在园的情况,还有普及知识的作用有些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产生误解,所以不理解、不支持。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家长对活动的教育意义还不够深入了解。家长应及时积极参加每次家长会,通过家长会了解更多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改变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认识态度。
2、努力丰富知识库
家长自身的知识素质也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多多阅读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书籍,多向有关人士咨询并学习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搜索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方式、玩法以及教育价值。从多种渠道进行知识库的扩充。另外,家长要积极地向幼儿教授幼儿喜。比如,幼儿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跟父母学习一个游戏,然后再把爸爸妈妈邀请到幼儿园向教师和同伴展示自己学会的游戏,展示完之后幼儿负责教会其他幼儿。这样一来,家长对幼儿园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同时增加了幼儿园游戏的种类,使每个幼儿都能学会多种游戏,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参与度。
四、结论
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信息化时代,文化的撞击难免会将传统文化搁置一边,所以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和探究,不管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丰富以及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都蕴含着不可小觑的价值。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现状的看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