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特殊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摘 要]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特殊儿童更是如此,近些年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特殊儿童作为一类规模较大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殊儿童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中最应该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由于环境影响,自信心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能力发展和更好的适应并融入社会。自信心的缺失深刻的影响着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家庭,帮助特殊儿童培养自信心,使他们更好的生活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文章基于教育全球化背景,探讨了自信心对特殊儿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特殊儿童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特殊儿童;自信心
一、家庭教育中特殊儿童自信心的相关概念与理念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孩子教育事业中重要的一种体现。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受环境的影响与支配,家庭是每个人安身起居的地方更是孩子潜移默化深受影响的重要地方。人们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说话、走路、学会行为规范、学会生活自立的;在家庭中成长发育,渐渐形成个性思想,掌握基本生存技能。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才逐渐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但在人的一生当中,家庭始终是一个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人生最初的游戏和学习场所,而且引导他们学会独立生活。这种引导,就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无论是对个体的成长发展还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来说都具有唯一性、独特性。
(二)特殊儿童人群的定义以及包括哪些?
特殊儿童,是指儿童在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
1、身心障碍类: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
2、资赋优异类:一般智能优异、学术性向优异、艺术才能优异、创造能力优异、领导才能优异、其他特殊才能优异。[ 台湾:特殊教育法 第三条.]
二、特殊儿童自信心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1、幼儿自身成长的影响
幼儿自身发展水平是建立自信的基础,特殊儿童由于其先天不足、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一般具有某些方面低于常人的功能性差异的外在性表现等,强烈的差异性导致自信心的不足。
2、体验成功对于建立自信心十分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当有意识的去锻炼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全力包办不但对孩子能力的形成与心理发展不利,还极易产生过度依赖心理,造成孩子心智发展不成熟,能力低下。
3、特殊儿童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经验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但可以培养特殊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能更好的启蒙其思想,自发的产生主人公意识,主动参与社会活动,良性发展。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就无法让儿童在成功的实践中找到自信,激发潜力,创新思维。
(二)家庭因素
浅谈家庭教育中特殊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