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时期培养良好习惯
幼儿期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是发展、学习的敏感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想要培养孩子形成好的习惯就必须在幼儿期这个阶段重视起来,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要对幼儿在目前这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其成长有着奠定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榜样示范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幼儿通过模仿不断地获取周围的信息,知道如何说话,如何做事。那么家长作为和幼儿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人,作为幼儿最亲密的人,自然就变成了幼儿的第一模仿对象。为什么别人都说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因为孩子在不断向父母学习,不断模仿父母的行为,于是就成为了和父母一样的人。所以在家长不论何时还是何地,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孩子做出了一些不好的行为如随地吐了一口痰,随后我们就能发现他的父母也会有同样的行为,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是一面镜子,互相照映着。
当然,不良的行为习惯能模仿,好的行为习惯自然也能模仿。具有良好素质的父母,她们的孩子也有很有素质。当父母本身有好的行为习惯,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具有向师性,她的除了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还会无选择的去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教师作为幼儿人生中的“指明灯”,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更要学会控制自己,体现自己的榜样性。通过不断的引导和示范,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榜样示范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幼儿年龄小,他的模仿没有选择性,是无条件的模仿学习。所以不论是父母还是教师或者是家中的长辈,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坏榜样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路上的绊脚石,我们都要做幼儿的好榜样。
二、正确的教养方式
在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养方式非常重要。良好的教养方式可以更加快速且稳定的帮助幼儿去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教养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一)将常规渗透到生活当中
常规应该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缝隙中,家长和教师都要给孩子建立很多常规,如不允许随地乱扔垃圾,不允许随便拿别人的的东西等等。当孩子做出这些事情时,要及时的提醒他这件事情不可以做,现在不可以,以后也不可以。常规应该是长期且稳定的,不是当下只维持一会儿的。当我们建立起一种无形的常规时,不需要我们常常去提醒孩子,他们自己就会遵循着这种规矩去做,长久坚持下来,也就变成了我们所谓的习惯。常规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让常规在生活的每一处都存在,更加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健康成长。
(二)面对不良习惯耐心的引导
如何在幼儿时期培养良好习惯(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