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著名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逊等人指出“合作学习是这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 ,但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大多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情境和学生团体活动的情况还不为多见,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人的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技能。需要我们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中合作性活
三、教学要允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加工处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此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国教育界创造的“愤悱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设疑教学法”、“引言激兴法”等都反对学生呆读死记,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对于达成这一目标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四、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性
个体性主要是指现代更加注意增加个体学习的参与度,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学生禀赋因人而异,如他们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不尽相同,学习的能量大小有别,学习的速度快慢不一。此外,学生在智力、健康、情绪、经验背景、特殊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参差不一。认识并设法适应这些差异,是教学方法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教学史上看,教学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个别化教学→班级教学占主 导地位→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并存的三个阶段。综观世界教学方法的发展,我们当前虽然仍处于个别教学与班级授课并存的时期 ,但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个别教学在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以前又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方法体系又呈现出了新的态势。国内外许多教学方法正在积极探索用“个体性”或“个别化”的教学方法替代或部分替代现有的班级授课,并且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重视个体性是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它是对划一、呆板和僵化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又一挑战。传统教学方法虽然也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但在如何进行适性教学方面却少有成功举措。传统的班级授课强调教师中心,具有很强的集中性,使得学生的个体适性发展目标形同虚设。现代教学方法提倡“个体性”和 “个别化”,并对适应学生差异性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成功的探讨,大大地推动了教学方法科学化的进程。
五、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意义。在现代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对学法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以我国为例,从事学法研究的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进行学法实验的中小学校越来越多。“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为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座右铭。近些年来,国内、外创造和实施的“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以及“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都是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六、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手段现代化
传统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黑板和粉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以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图表、绘画、标本、模型等静态直观教具得到广泛的应用。本世纪50年代以来,幻灯、广播、录音、电影等设备又被许多学校和教师应用于教学。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卫星传播、激光视盘、立体电视以及其它多功能、多媒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现代化科技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系统,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而且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协调活动,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进行教学,还可以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选择最优的教法进行教、学生选择最优的学法进行学,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