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缓解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小班幼儿常见的一种行为,由于小班幼儿生理和心里发育都不完全,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若不及时矫正,不仅影响到他们良好的行为品德的发展,也会使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会引发犯罪的行为。本文从小班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而探究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生理因素及个体成长因素,并从幼儿园教育方面提出一些行而有效的敢于措施,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班幼儿 幼儿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教育 模仿
引言:洋洋今年3岁,在小班中个子较矮,但他力气很大。他经常突然跑过去把别的小朋友推倒在地,有时有意去拧其他小朋友的脸,有时也会因为争夺玩具而大打出手。洋洋的这种行为使的其他的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因此影响了他的正常人际交往,长期这样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他的这种行为。让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正文:
一 、攻击行为的概念
攻击性行为是指个体对他人进行身体或语言的攻击。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它一般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具性侵犯,即儿童渴望得到一种物体,权利或空间,并且努力去得到它,他们推,喊或者攻击挡路的人,例如:一个小朋友为了争夺另一个小朋友手中的玩具而打他。另一类是故意性侵犯,它意味着伤害另一个人,他打,踢,或威胁别人去痛打一个同伴,例如:一个男孩故意打一个小女孩,惹她哭。
二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甲甲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之为攻击性行为,在小班像甲甲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完全,且模仿力极强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
小班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比中,大班的孩子差很多,因此小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也比中,大班的孩子越明显。有资料研究表明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因事而起,很少以人为指向,所以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为工具性的攻击,中班幼儿则两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参半,而大班幼儿多以言语攻击为主。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小班幼儿的攻击占全部攻击性行为的50%,而中,大班幼儿则更多的攻击性行是以反击同伴攻击,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为主。幼儿攻击性行为在性别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男孩多以暴力攻击为主,女孩多以言语攻击为主。
三、影响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大众传媒素
小班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全,表达能力很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但是模仿能力很强。不良的环境也会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大众传媒是接触的最多的一个社会环境,但是一些不良的大众传媒,例如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动画片中的打斗动作等等都会给幼儿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小班的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经常看动画片《奥特曼》,学者片中的暴力动作,口中喊着:“奥特曼变身,消灭怪兽。”之类的话,对周围的小朋友发起攻击,弄得别的小朋友哭泣,有的小朋友就再也不敢靠近他们。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经常看暴力性的电视,动画片,玩暴力性的游戏都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增强。案例中的子豪就是一个受大众传媒影响的孩子。长期以来,父母给买的动画片中都是《奥特曼》,他一边看片子,一边学着动作,攻击陪伴他看电视的人或者是靠近他的人,攻击性行为就越来越严重了。这种影响因素是值得注意和引起重视的因素之一。
2. 家庭教育因素:
如果一个幼儿成长在一个矛盾重重,你争我吵的家庭里,父母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那么孩子也会耳儒目染,学会了一些攻击性行为。另一个方面,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家中的老人,孩子家长都比较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见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让小班幼儿养成了这种攻击性行为的习惯。如有一个小班的幼儿在偶然几次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甜头。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就会有所增强,若在受到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赞许,其攻击性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浅谈如何缓解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