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理问题加剧引发恶性循环:在心理压力增大和职业倦怠的趋势下,幼儿教师在情绪上表现 为易怒、敏感、脾气暴躁,甚至更年期提前。尤其在很多40岁以上的幼儿教师中表现更为明显。退却的青春,许多教学技能已不占优势,加之家庭负担加重,子女的学业和就业等家庭压力,如此反复,心理问题加剧,造成恶性循环。
4、心理问题郁结产生心理疾病,导致生理疾病:据调查,有些教师因上述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 解决,出现失眠、头晕、健忘、适应能力减弱等问题,严重者产生心理障碍,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更有胜者,出现更年期提前,内分泌失调,心律失调等疾病。
(二)对其的管理策略
1、要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努力提供良好的设施设备,为教师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宽松的教育 环境。首先良好的工作环境会影响人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干净洁净的空间会让人的心情变得愉悦和轻松。其次,硬件设施设备的改善也是教师有效开展工作,尤其是保证幼儿安全的的根本。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师,为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工作氛围。作为管理者, 要针对幼儿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3、合理安排班级人数,减少班额,适当减少竞赛活动和教师的教学任务。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充 分认识到教师的工作现状,不能一味的追求经营收入,而应适当的缩小班额,合理配置人员,让教师能充分照顾到每位幼儿,并有时间和精力丰富教师的工作和学习内容。
4、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或休闲时间和场所,让教师在工作之余能得到放松。幼儿教师的工作 细碎、繁杂,工作中忙忙碌碌,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管理者要时常为教师提供休闲的机会,让教师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从而忘却工作中的不快和烦恼,同时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5、增加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工作胜任感。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 新,教师要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就必须有机会学习充电,从而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
6、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尽量为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使教师没有太多后顾之忧,而全身心 投入工作中。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幸福感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智慧,进行教育创新,获取社会的积极评价,感受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对自身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持续的快乐体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职业幸福感正在流失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应当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对于园长来说,也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1、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 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那么,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方法很简单: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2、从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 教师如何从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呢?如果家长非常信任、肯定和尊重教师,那教师肯定会觉得 很幸福。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适应幼儿园教师特点的有效管理(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