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老师发现春节过后每个孩子手中都有1-2件新颖玩具,她认为这是培养幼儿集体意识,分享意识的好机会,于是鼓励每个孩子拿家中最好的玩具来园与大家分享,并准备第三天开一个玩具展览会。可是,第二天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其中的3位带来自己的玩具,老师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将自己的玩具带来与大家分享,有的孩子说:妈妈不让带来,怕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搞坏。有的孩子说:奶奶说,你拿去,奶奶以后就不再给你买玩具了!这么好的一个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机会,但由于这项工作没有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结果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相反,这一绝好的教育机会还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自私、小气的机会。
2、幼儿父母与老一辈教养模式冲突。
日常生活中,由于年轻父母需要上班,工作压力大,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但两代人的人生经历不同,生活习惯和教育观念不同,所以两代人在需求方面,处理事情的方式以及怎样才算带好孩子这方面会很不相同。以家庭两代来说,他们的教育理念各不相同:关于喂饭,爸爸妈妈采取放养式,由着孩子自己来。可是奶奶担心宝贝将米饭撒得到处,或者孩子偶尔贪玩不能专心吃饭,奶奶就端着饭碗追捧着去喂饭了;关于穿衣,爸爸妈妈相对来是更喜欢给孩子买品牌的衣服,而爷爷奶奶觉得亲戚家孩子穿过的旧衣服没破没烂还能穿,有一些奶奶外婆手巧还能自己给小宝贝织毛衣,钩毛线鞋等等;关于玩耍,爸爸妈妈接受的是现代教育理念,比如要尊重孩子,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但爷爷奶奶带孩子期间,常常这不让碰,那不让碰,也很少带孩子去室外玩耍,反而很喜欢带着孩子看电视。
(三)孩子的叛逆与反抗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一叛逆期正在低龄化。在这一阶段,很多家长反映无法很好的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总是不听话,不知如何去引导,所以就导致孩子的叛逆期延长。不仅孩子在经历改变,家长也被这一改变“折腾”得烦恼不已,不知所措。
在这个阶段,处于“宝宝叛逆期”的孩子,其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做一些夸张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以作对抗性的行为为快乐;这个时候的孩子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像个大人,所以什么事情喜欢亲力亲为而不喜欢别人帮助他完成。例如幼儿喜欢自己来穿衣或吃饭等。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别需要尊重,所以他们不喜欢被指挥,被使唤,因此你叫他往东他偏往西。但两三岁的孩子也会突然很粘人,害怕离开最亲密的家人。这个阶段的孩子感情剧烈,又变化无常。他会在两个极端摇摆不定:“要--不要,行--不行”。有的幼儿还很难接受新的事物,没有吃过的食物,没有穿过的衣服等他都不要。
四、构建家园合作模式
(一)家园合作概念
家园合作就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园合作方法
1、口头法:家访、家长会、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交谈。
2、文字法:问卷调查、家园联系本、宣传栏。
3、活动法:观摩、庆祝、服务、管理。
(三)合作职责
1、幼儿园的合作职责
主动了解孩子的出生、成长的情况和个性特征;保障家长的知情权,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具体表现;保障家长的参与权,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决策与监督;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吸纳家长的意见,并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提高其养育孩子的能力。
2、家庭的合作职责
注意在孩子面前树立和维护老师的威信;只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就应尽力支持老师的工作;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应做出积极回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和环境,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途径(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