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期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
[摘 要]儿童歌曲弹唱能力训练是学前专业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是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必备教学技能,亦是重点掌握的专业知识之一。我国对儿童教育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注重幼儿教师素质能力的考核,对儿童歌曲弹唱的掌握程度也成为考核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常见方式。通过实践发现,儿童歌曲弹唱能力的训练及课程教育深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影响本专业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现对学前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能力的提高路径进行研究,阐述相关注意的问题,借此切实提升本专业学生的歌曲弹唱能力,也为更好地开展学前专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学前专业;儿童歌曲弹唱;提高路径
幼师专业课弹唱教学技能培养与教学改革,是一个亟待认真探究的全新而又重要的课题。弹唱教学的技能培养与教学改革,二者是同步一体、相辅相成的。本文从二者目标的一致性、本质的一致性、内容的一致性、路径的一致性四大理论层面,对这一全新的重要课题进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探究。以求为幼师专业课弹唱教学技能培养与教学改革,提供理性思辨与教学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目标的一致性
幼师专业课弹唱教学技能培养与教学改革探究的第一个层面,是二者目标的一致性。
幼师专业课弹唱教学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师学生具有一定的弹唱技能和弹唱教学技能,以适应毕业以后从事幼儿音乐教学的需要。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属于素质范畴。
而我国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要转变。
由此可见,幼师专业课弹唱教学技能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都是素质教育,显而易见,这一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二、本质的一致性
幼师专业课弹唱教学技能培养与教学改革探究的第二个层面,是二者本质的一致性。
幼师专业课弹唱教学技能培养的本质,属于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又是美育的核心。
同样,幼师专业课弹唱教学改革的本质,也是凸显并强化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核心地位。
所谓“美育”,“亦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关于审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审美活动和理性的美学教育,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对于美的欣赏力与创造力。……在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有独特的内容、方法和效能。它是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美学的目的之一。艺术有其特殊的审美感染力量,是推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对于改造人性,改造社会,造就全面发展人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且有特殊的意义。”[1] 也就是说,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完善人的人格、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创造力。
而幼师专业课弹唱教学技能培养的本质,正是培养学生的美的创造力。因为弹唱技能,并不是简单的、一般的技术能力,而是一种艺术创造力。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的过程,不是纯技术的展示,更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有艺术生命的艺术创造工程。它涉及到作品情感的表达、风格的表现、意蕴的传达等更深层的内容。
而幼师专业课弹唱教学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改革就意味着除旧布新。
论学期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