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儿童为何如此热爱游戏,热衷游戏?原因就是:游戏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又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对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享受,儿童在游戏中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能够全身心放松,使自己保持身体的最佳舒适状态。无拘无束的自由活动,充分表现自我,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望,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操作材料,物品,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游戏不可预测的偶然性,又让儿童体验着意向不到的惊喜;游戏的可重复性,使其情趣的情节,可不断重复,而快乐也在一遍遍地重复把以前获得的印象的组合成新的创造物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对自身力量的考验,是游戏使幼儿产生巨大愉快的资源。
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想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游戏便无法开展,在游戏中使用布娃娃、玩具等游戏材料,如模仿妈妈抚育小宝宝,解放军叔叔开机射枪等,在此过程中他们施加了相应的行为。儿童就是在对游戏的角色、情节、行为、语言和游戏的材料、场景的想象中,享受着游戏带给他们的乐趣。
堆积木、玩沙、玩水等游戏没有固定的玩法,事实上只要成年人不限制儿童游戏的方式,在任何游戏中,学前儿童都会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把游戏的方式加以变化,使之多姿多彩,富有趣味性。
4、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活动。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真实的活动,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儿童游戏的成分、角色、情节、行动及玩具成游戏材料,往往只是象征性的,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但儿童游戏并不是主观臆断或空想,而是以客观现实为依据,是周围生活的反映和写照。游戏的主题内容,角色情节,游戏规则及行为方式都具有社会性,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儿童渴望和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儿童的游戏并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所以说,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
5、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游戏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活动,每个游戏都有具体的内容,情节,角色,动作,实际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角色之间还会有对话,所有这一切,会不断引起儿童的表象活动,在这些表象引导之下,儿童的游戏变得兴趣盎然,其乐无穷。
(三)游戏的功能。
1、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
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学前儿童在生理上要求不断的变换活动,学前儿童的许多游戏都含有生理活动,这能够锻炼学前儿童的身体,增强其体质,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游戏对学前儿童的体能发展和各方面的协调有着很大的影响。
2、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游戏是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对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游戏,学前儿童开始认识世界,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游戏时,学前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产生了交往的需要,几个学前儿童共同游戏,互相之间会有语言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交谈,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通过游戏,学前儿童扩大了词汇量,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3、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充分的创造性想象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学前儿童创造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游戏对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前儿童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游戏中,学前儿童能够无拘无束地玩耍,产生了许多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行为,激发了创造性的萌生和发展。
4、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游戏在儿童的情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而且还能使学前儿童的良好情感得到发扬光大,不良情感得到控制和矫正。游戏可以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他们在游戏中可以发泄剩余的精力,无拘无束地玩,尽情地表达个人感受和情绪,从而忘掉烦恼,心情舒畅,游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有助于学前儿童建立健康的性格。
5、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交往技能,游戏扩大 学前儿童的社交范围,增加了学前儿童的社交频率,使学前儿童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能和艺术,社交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同时,游戏锻炼了学前儿童顽强的意志,在游戏中,学前儿童能够克服困难,坚持把事情做到底,能力,耐心,坚持性得到了发展。
游戏是幼儿园基本的教育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以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与技能。游戏使他们的愿望与目的得到实现,使他们快乐而满足。通过游戏,可以使他们在游戏的天地中快乐地学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
2、《学前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