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家长怕麻烦而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如:家长看到孩子穿衣服有困难时,不是采取帮助引导孩子正确穿衣服,而是直接代替孩子帮他穿好,因为他们怕麻烦,与其教他怎样穿,还不如直接帮他穿好来得省时省力多了。他们不知道自己省了麻烦,却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错过了在家中对孩子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时机。
第三、另外,也有这样一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如:孩子刚学会穿衣服、做事情时兴致非常高,但也常常出错,如衣服穿反了、饭菜吃一桌子都是、倒垃圾时洒一地下等等,家长没有积极的给予帮助引导、鼓励,而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造成孩子害怕做事,对做事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家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没有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口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吃饭了,妈妈会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那我们可通过故事“我是乖宝宝”“好孩子”“我长大了”等,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让幼儿判断对与错,通过分辨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他学谁,为什么?学什么?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又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二、其次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不是一出生就会做任何事情的,都是由成人教了从不会到会的。我们在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时,要先将动作的要领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如果配上富有童趣的歌谣效果更好。比如:学习漱口时,配上歌曲《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教给孩子洗手的方法,配一些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儿歌:“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指间搓搓、小手洗个澡、用力甩一甩!”又如,孩子学习叠裤子时,可说“两个好朋友(裤腿)要互相拥抱,并一起弯弯腰”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和游戏给孩子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那么如何提供给孩子各种练习的机会呢? 我们可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小便、洗手、喝水时,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的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我们抓住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去指导、监督幼儿使其形成习惯。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在玩桌面玩具时,我们提供雪花片、积木以及扣纽扣、夹夹子、给动物喂食等,让孩子练习搭雪花片、积木、扣纽扣、拿调羹等动作来训练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又如孩子爱玩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常以“我是妈妈给宝宝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角色工作来给娃娃喂饭、洗脸、梳头、穿衣服、整理床铺等,我们再帮助幼儿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幼儿从小掌握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从而促使幼儿在实践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四、开展适当的自理能力比赛,在竞争之中促自理。
我们知道幼儿小肌肉群处在发育中,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比较差,于是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如举行“穿衣比赛”、“夹豆比赛” “穿鞋子比赛”等;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找朋友”的游戏,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茶杯、毛巾:首先为幼儿准备各种形象生动有趣的小标记,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标记,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然后根据手中的标记去寻找自己的茶杯和毛巾,先找到的幼儿给予表扬。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教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并用毛巾把小手擦干。这样,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这些生活技能,在活动中感受比赛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五、给孩子肯定,树立其信心。
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品尝成功快乐,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一天下午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象往常一样自己忙着脱衣服,李思思穿了一件套衫,我在远处只见她按照我说的脱衣服的步骤使劲地脱着,但是好象脱不下。于是,我走上前鼓励思思说:“思思,你一定能行的,老师相信你,象上次老师告诉你的那样脱,先脱袖子,然后再把衣服从头上脱下去。”思思听我这么一说,就开始脱起来。两只袖子脱下来了,但由于衣服领子有点小,把衣服从头上脱下来,好象有一定的困难。看思思有点泄气,我就旁边给她加油,旁边几位小朋友看了,也一起来给她加油。于是思思信心十足,用力往上一拉,哇,终于思思自己把衣服脱下来了,我和旁边几位幼儿都给她拍手,思思开心极了,睡觉的时候我还看见她粉红色的笑脸蛋上露着甜甜的微笑。所以当孩子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已成为一种非常必要的方面。调查数据表明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非常能干,是老师的小帮手,而在家里却连吃饭都要大人喂。针对这些孩子的“两面性”行为,我们要注重做好家长工作,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谈,利用电话联系、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除了在幼儿园加强锻炼以外,在家也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帮助孩子形成在家、在幼儿园表现一致的好习惯。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幼儿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自己愿意去做,我们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希望在您与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越早教会孩子自理,对孩子未来的帮助越大。才能使他们每天开心快乐、健康茁壮的成长!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