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了解生活、感知生活、学习生活。
制作食品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制作果品沙拉、煮米饭、包饺子时,我们给幼儿提供了真实的物品和用具。虽然幼儿使用刀具使我们有些担心,制作的成品也许不成功,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尽兴和投入是我们每个成年人所无法体验的,在活动中他们感到自信、骄傲、在品尝成果中感到由衷的欢欣和快乐。
(三)、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组织模拟活动,采取以物带物形式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参与活动;
事例2:中班的一节模拟超市活动开始了,只是一些积木和插塑,教师说明了方法和规则:积木和插塑可以代替任何物品,但你必须向收款员说明你购买的是什么才能完成任务。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不知所措,忽然有一个幼儿拿起一块积木当作一块饼干来到了收银台,至此游戏僵局被打破,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幼儿投入到了活动之中,活动快结束了,幼儿还在兴致勃勃的忙碌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有些活动中以物带物,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四)、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使教育在家长、教师、幼儿互动中有序进行。
幼儿家长中不乏一些有识之士,我们可以带幼儿走入他们的工作场所,让幼儿体验父母工作的过程,引发幼儿对父母的敬意和爱戴之情;请家长来到幼儿园讲课、参加亲子活动、交流育儿经验达到家园共育之目的。
幼儿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幼儿教育的手段同样是多元化的,让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取得共识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
三、如何实现幼儿多元化教育
(一)、幼儿多元化社会性培养:
幼儿的发展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实现的,受到一定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这个大环境以多元化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对幼儿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要求幼儿园教育相应也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去促进幼儿的发展。给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每个月都安排一项主题不同的社会活动,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创设多元化的环境,使幼儿有机会在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潜能。
(二)、促进幼儿多元化能力发展研究:
由教育部“促进幼儿多元化能力发展研究”课题组与希望出版社联手打造的《希望幼儿教材》丛书作为极具特色的幼儿教材亮相研讨会。该套教材涵盖了健康、语言、数学、社会、科学、美工、音乐七大领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先导,以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为研究目标,以智力理论为教育实践应用为重点,总结幼儿智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对运用智力开发方法的问题进行指导,以打好幼儿多元发展基础,促进幼儿优势智力更优,优势带动弱势良好发展,对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将其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对幼儿园多元化经营的探索:
无可争议的说,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市场经济基本形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繁荣”与“萧条”交替、“挑战”与“机遇”并存,也是司空见惯的现实。我们所有的幼儿园也毫不例外的被卷入了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改革大潮中。同时,幼儿园教育也成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这条教育“经线”中的一位重要成员。而幼儿园的经营与管理,显然成为这条围绕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经线”中“纬线”的问题。在幼儿园管理与经营“纬线”上,可以说千头万绪: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等。今天我们成功选择了幼儿园多元化经营这样一个“纬度”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四、对幼儿多元化教育的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功能受到极大的挑战,因而,现在的课程功能开始关注幼儿个体发展的其他方向:幼儿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协作能力、自主能力、环境意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以便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于是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功能也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评价不只是检查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更为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爱好、意志、学习态度等方面。评价不再是对幼儿进行优劣之分,将幼儿进行排队,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作用,关注幼儿的成长与进步情况。例如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的情况,分析班级教育目标是否恰当,了解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是否适宜,是否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教师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成功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通过分析提出改进方案来促进幼儿的发展。换句话说,评价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幼儿的发展为评价服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新的评价理念,把评价功能的视野指向多元化。随着教育评价范围的扩大,评价功能也将相应扩大,体现出导向、诊断、激励、教育、发展等多维性功能的整合,进而使教育评价体现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和看待幼儿的特点。
结语
幼儿是家庭的希望,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除了需要拥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外,还应该拥有科学、民主、有效幼儿教育艺术与管理方法,以此来提升幼儿的教育工作。通过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教师应当重视全面、客观了解和评估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关注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观察、思考、假设、选择、推理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概括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展现以及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兴趣、注意力和能力程度。了解孩子如何获得答案或解决问题比上明确幼儿活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习惯、情绪情感、创造能力等发展状况。在重视幼儿教育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发展幼儿多元化教育,开发幼儿智力。
参考文献:
1、陈琦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4
3、加德纳著沈致龙译《智能的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幼儿教育》2011年第26期
5、《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出版社,2001年版。
浅谈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