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质,有关专家认为,意志坚定远比天资聪明更重要。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孩子失败,坚信孩子“你能行”的教育,教师对幼儿的失败所给予的坚信和支持表现在行动中,笑容里,语言上,幼儿被感染着,汲取着这种心理养分,轻松舒展地成长,并通过教师肯定、鼓励和赞扬的行为来享受着失败,从而提高自身的抗挫能力,正是这种允许失败,不怕失败,培养了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幼儿最终走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赏识教育的应用策略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能抓住幼儿闪光点及时鼓励适度赏识,能激发起幼儿的自信和兴趣,成为进步的动力;对平时批评多、表扬少的幼儿来说,赏识教育犹如雪中送炭,能获得批评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赏识不到位,做法不够科学合理,就会事倍功半,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赏识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势在必行。
1、教师要树立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赏识教育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它关注的是人的生命本身,着眼于人的将来发展。在幼儿园实施赏识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学会用赏识的眼光、手段、方法去挖掘、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使幼儿好的方面得到巩固,继续发扬,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教育的效果。
3—6岁幼儿的发展潜力很大,可塑性很强,自我意识尚未形成,自我评价能力却比较低。赏识孩子,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不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应该从全方位的视角来实施。当幼儿受挫失败时,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如:“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等。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体态语进行赏识,如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拉拉孩子的手,对孩子报以会心的微笑,送去一个赞赏的目光等等,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也可采用奖励小红花、插小红旗、贴大苹果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信任,从而充满信心。
2、赏识教育要具有艺术性
(1)、方式的艺术性——因人施赏
首先,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有的孩子对美的感悟力极强,有的对运动情有独钟,有的在数学方面表现非凡……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要允许他们有各方面能力的差异。应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志向、兴趣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外,教师应把握好赏识力度,不同特点的幼儿赏识的程度不同,因人而异。对胆小内向的幼儿要多肯定、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幼儿,要多提新要求,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适当赏识。
(2)、时机的艺术性——赏识及时
如果对幼儿通过努力取得的进步不是趁热打铁而是事过境迁后再进行赏识,就会削弱赏识的积极作用。尤其对一些表现一般的幼儿,他们最需要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如果老师没有对他们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就会让他们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延迟赏识的时间很长,就会出现反应消退的趋势。
(3)、原则的艺术性——赏识客观
任何赏识都应让幼儿感到有理有据,是对自己主观努力和能力的肯定。勃勒非提出表扬一定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而且是在有客观的证据直接表明进步或成就出现时给予,要向幼儿说明理由,使之归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切忌笼统地表扬幼儿,让幼儿不知所以然。比如,对平时吃饭撒饭的小朋友,这次吃得真干净,老师不可以只说“今天你做得很好”,内容不够具体。老师可以说:“今天你吃饭这么干净,老师很高兴,以后还要继续啊!”让幼儿明白自己受到表扬的原因,以激励他的良好行为再次出现。
(4)、辩证的艺术性——赏识教育要与其他教育有机结合
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批评、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教师教育幼儿就像种花要施肥浇水、修枝剪叶一样,赏识教育是施肥浇水,批评、惩罚教育就是修枝剪叶。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幼儿具有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且自我意识的判断一般都来自外界,如果教师一味地赏识,容易造成幼儿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都是好的。在幼儿犯错的时候也需要实施其他的教育方式,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3、教师树立肯定性的评价观
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幼儿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幼儿”四个字。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相信儿童,解放儿童”,也是把相信幼儿放在首位。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但还不成熟的人,教师应坚信每个幼儿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坚信幼儿能行,应成为评价幼儿的出发点。每天幼儿一到园,老师就应该热情地问候他们,指出今天他的进步和不同,如“今天你看起来好精神哦!”“今天你都没有让妈妈帮你背书包,真棒!”等等。十个手指有长短,幼儿有个体差异,特别是一些在各方面都表现一般的幼儿,多给他们肯定性评价,抓住这些幼儿身上的一点闪光之处,通过“小题大作”,达到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的目的。
4、家园合作共同实施赏识教育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仍只对幼儿认识多少字、是否会算算术十分关注,而忽视了对幼儿发展过程给予精神上的肯定与信任,没有用赏识的眼光凝视自己的孩子。这就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两股力量拧在一起,形成赏识共教合力。
一方面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联系,更新家长观念,告诉家长每个孩子自身都存在优点和缺点,父母应承认和接受这些优点和缺点,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如何正确实施赏识教育,针对不同幼儿,与家长交流赏识教育的艺术。
总之,赏识,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爱;赏识,让孩子确立了自我;赏识,让孩子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更自信。只要我们都能用好赏识这一教育艺术,坚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我们的幼儿将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浅析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的策略(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