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活动前,以建构区为例,请选择建构区的幼儿说一说想搭什么。有的幼儿说:我想建一个公园。有的幼儿说:我想搭动物园。还有的幼儿说:我想盖一座大高楼。得知他们的想法后,接着问:你们搭的公园、动物园、高楼是什么样子的?干什么用呢?他们七嘴八舌的说:我的公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我的动物园里有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机灵的小猴子;我搭的是高楼大厦,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能住进去……。在这样一问一答中不仅使幼儿的整个操作活动都能围绕自己的构想去做,同时还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又引出了幼儿相互间交流的话题。
二是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多说,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如:在美工区,有的幼儿拿着桌子上的橡皮泥揉来揉去毫无目的,教师上前对他们说:你们拿得是什么呀?你们看橡皮泥都有什么颜色的?孩子们看了看争先恐后的说:橡皮泥有红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绿色的这个是蓝色的……。教师接着说:橡皮泥有这么多的颜色,有红色,有黄色,还有蓝色,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听完教师的话,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学说起来:橡皮泥有……有……还有……,真漂亮!还不时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教师又问道:橡皮泥这么漂亮,能做什么呢?孩子们想了想说:做麻花、糖葫芦、小鸡那咱们一起动手干吧!游戏中,教师的语言为幼儿起到示范作用,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榜样。许多词汇句式的运用也在这样的活动区游戏中得到自然的学习和巩固。
三是在活动后的小结、评价也给幼儿提供了练习说话和简单自评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今天你在哪个区域玩了?、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等等。幼儿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语言不完整、句式结构不准确、吐字发音不清楚的情况。通过幼儿的表述能使我们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仍然欠缺的地方,鼓励幼儿大胆用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在小结时,当个别幼儿练习说的时候,更多的幼儿处在一个倾听的状态,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了幼儿安静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三、在户外活动中扩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户外的游戏、散步活动,进行随机的语言教育。遇到下雪天的时候,可带着幼儿到户外看雪花打雪仗,引导孩子观察雪花的形状,看下雪后景色。并用语言启发他们,洁白的雪花一片一片落下来,你们看看像什么呀?(棉花、鹅毛、蒲公英……)哇!这么多呀,雪下得很大可以用一个非常好听、非常美的词来形容—鹅毛大雪。还可以引导孩子欣赏墙上、树枝上、地上、房顶上白茫茫的雪景,提问还像什么呀?像雪白的棉花铺在地上。像撒了一层盐,像撒了白糖,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地去形容看到的雪景。
户外散步时教师还可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鼓励他们发问。如,春天来的时候,通过户外散步,让幼儿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让他们说一说小花、小树、果实都有什么颜色,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幼儿理解学习新词绿油油、黄橙橙、红艳艳、漂亮、美丽、五颜六色、香味扑鼻……在此过程中,孩子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在玩户外体育游戏时,也可以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小兔采蘑菇》,可将被动句、把动句融合其中。如:我是凶恶的大灰狼,现在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让我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小兔子们快出来呀,大灰狼被我打死啦!猎人把大灰狼打死了,我们胜利了……。在体育活动《小熊过桥》中,可借助儿歌:小竹桥,摇摇摇,我是小熊来过桥。心不慌、嘴不喊,眼睛向着前面瞧。两只胳臂侧平举,站稳走好要记牢……这一语言教学手段规范过桥保持平衡的动作。通过户外活动的游戏以及自然环境的刺激作用,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理解语言、学说语言、发展语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积极为幼儿创设语言表达的环境和机会,让幼儿从多方面学习发展语言。
1、让幼儿有说的兴趣。我们知道人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更何况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我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小奖品的心理特点,准备了许多精美漂亮的小奖品,用鼓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例如:在欣赏故事《小鹿历险记》时,谁答对了小动物说的话,我就奖励他一个小五角星或小红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急于想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便提高要求,回答完整、说话具体的幼儿优先得到奖品。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因此,在平时生活中,我也经常用这种方法鼓励幼儿说话。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面对集体的关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直接面对集体,会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压力,有可能从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能在生人或众人面前大胆讲话,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飞跃。所以,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多关注这些孩子的一举一动,多找他玩几次,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用温暖的手握住他,他就会多一份胆量。当然,我们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他多说话,而是为了让孩子变得勇敢、自信,敢于说话,敢于展示自我,从而发展孩子的语言,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五、在家庭教育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他的言语直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家长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幼儿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说话时一定要为孩子作出表率。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孩子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言语。”为此,年轻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随便说粗话、脏话,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语言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幼儿的语言能力不单单依赖于班级的培养,作为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一同看图书、讲故事、学儿歌等。让孩子观察那些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的图画时,家长可提出问题来引导孩子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如,问:图画中有什么?在什么地方?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不但启发孩子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还能促进孩子的口语表达。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家长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开心的事?鼓励孩子把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遇到的有趣、开心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听。这样既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能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平时还可以有选择地让孩子看看电视节目,节假日带孩子到游乐园等场所玩耍或到全国各地观光旅游等。利用一切带孩子外出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在孩子观察时,可用聊天、交流的方式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讲一讲、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连贯讲述的能力。还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好问、好思考、好想象的要求,对其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总之,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教师要结合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