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思维的运用
5G时代下,必须拥有互联网思维看世界。
大部分人都认为瑞幸咖啡是资本的产物,但我觉得其实它是互联网的产儿。
很多人说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就是神州模式,还不如反过来想,为啥是瑞幸来做咖啡?其实这考察的是互联网时代“机会和能力的匹配度”。
按照钱治亚的话说:很多传统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再做一遍,用互联网的思维和速度来做瑞幸咖啡,市场很快就会感到节奏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互联网和传统方式有什么不同:资本模式不同:互联网企业起步可获得充足甚至源源不断的资金,这些资金可直接对品牌发起挑战发展逻辑不同:传统企业需要小规模验证盈利模式,然后再在盈利模板上进行复制、扩张。
互联网企业往往跳过盈利模型,是以用户或顾客增长模型(追求GMV即成交总额)来作为发展模型,先圈占用户到一定规模,然后在海量用户基础上,用规模优势或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盈利。但现在也有个词儿叫“精益创业”,就是不再片面追求GMV了,而在于专注打造盈利模型,以防范资本转身的风险。
营销与运营效能不同:传统企业基于门户、活动等管理,互联网企业基于APP、大数据筛查设置用户画像。
基于以上,外界对瑞幸咖啡的第二大质疑是它的盈利能力。但瑞幸方面放出的消息是“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就是“姐不差钱儿”的意思。
目前瑞幸咖啡130万的用户规模,就是其“烧钱”烧出来的资产。
但也有另外的角度认为,以每一杯20块的获客成本,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动辄上百的获客成本来说,瑞幸咖啡具备结构性成本优势。滚雪球滚大用户量,从而快速进行新一轮融资,反哺资本优势。
2、裂变思维的运用
裂变营销,其实就是口碑营销被工具化了。
先盘点下瑞幸的裂变方式和促销方法:
首单免费:下载APP,免费获得一杯饮品。
送TA咖啡:好友通过分享链接下载APP,各获得一杯赠饮。
每周5折:关注官微,每周采用IP植入赠送5折优惠券
轻食风暴:5折享受全部轻食。
咖啡钱包:购买饮品券,充值两张送一张,充值五张送五张
下单送券:购买任一产品即可获得20张优惠券中的一张,折扣凭手气,其余可分享由好友获得。
其实就是三板斧:首单免费,分享有礼,咖啡请客。
后两钟是裂变的主要形式亮点在于分享有礼,因为用户需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老虎机、试手气)才能获得随即折扣的券,虽然门槛高,但是有一定趣味。限20人领,也适合在微信群场景分享。
再者仔细研究,会发现送T咖啡的入口会多一些,下单送券只有下单后才会显示,这就说明瑞幸咖啡其实更希望通过成熟社交关系来实现用户增长。
裂变的最终目的是留住客户,持续下单才能产生增长,那么每周5折、轻食风暴和咖啡钱包就是主要的变现手段。
此外,浦发银行的信用卡用户,被告知,瑞幸已和浦发推出联名信用卡,新用户全年最高可享150杯权益,并推出和办卡相关的优惠措施。
恰好印证了”流量池思维“一句经典的话——以存量找增量,以高频带高频。
3、流量池思维的运用
简单说:
流量池思维则是要获取流量并通过存储、运营和发掘等手段,再获得更多的流量。
流量池,其实是一种思维,流量池思维就是要利用各种手段获取流量,通过流量的存续运营,再获得更多的流量,如此往复,周而复始。流量池是一种有效果的思维,强调做任何品牌传播都需要效果转化。
在流量池思维的图谱中,列举了七种入水口:品牌、裂变、微信、事件、数字广告、直播、BD。这是一种整合的流量获取方式。而瑞幸咖啡的爆红,则是多个入水口的共同作用。
瑞幸咖啡品牌流量池的蓄积归结如下:
(1)定位互联网咖啡
如果说传统的咖啡卖的是咖啡馆,卖的是一种线下体验、线下空间,是有限场景和空间。
但瑞幸咖啡的定位是互联网咖啡,回到咖啡本身,用数据、物流、社交方式和APP去实现用户的咖啡需求。 他们在努力营造一种差异化。
(2)打造具备视觉冲击力的“符号系统”
选用鹿头标作为LOGO,打破常规视觉规范,每一家门店都是用封装形式。
选用蓝色,是波长最短的三原色,对肉眼的冲击力极强,可以快速形成抢眼的视觉锤,让luckincoffee的品牌和“小蓝杯”的具象,在受众心智中构成强关联,大大降低记忆成本。
再有可以和大众熟知的“星巴克绿”形成鲜明对比,也匹配全球第三次咖啡浪潮的“精品蓝”趋势,强硬地在咖啡市场中创立新符号。
五、总结
瑞幸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需要专业人才梯队、产品研发以及配套供应链的充足供给,来稳定咖啡品质。而这种能力建设,会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瑞幸的生死。
二是补贴是否能建立品牌护城河;烧钱补贴能否成功培育出一个品牌,这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补贴有利于教育市场,以及在一定时期内巩固和建立市场地位。
但从长远角度来说,用户对于补贴的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淡化对于品牌主张的认知,不利于忠实用户的培养。三是社交裂变不确定性;瑞幸新近对裂变玩法进行了升级,新增下单成功后分享裂变红包的功能。微信生态功能和玩法迭代很快,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类似新功能推出。但社交流量本身服务于社交需求,转化率稳定性有待打磨,对于门店营收贡献仍有不确定性。
当然,对于一个高速成长的咖啡市场来说,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看到,这种创新与改变背后所代表的新零售思维和互联网打法,以后都会有更多机会渗透到身边任何一个潜在的咖啡消费场景。而或许瑞幸要做的,就是成为那个新场景的搭建者和创造者。
六、参考文献
[1]科达数字100公司联合健康时报,共同打造的《2018-2019中国咖啡消费蓝皮书》。
[2]2019-2024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3]增长官研究院《瑞幸咖啡 luckin coffee 营销大起底》。
[4]贾灿,星巴克的中国市场研究策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
[5]邓胜梁,市场营销原理理论与策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架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尚怡,市场定位策略——找准顾客心,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8]谢勤,国际市场营销理论的运用及发展前景,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
[9]于坤章,新市场营销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10]孔鑫,营销理论的最新演变,中外管理,2000。
[11]蔡希贤,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12]张帆,基于竞争力提升的SY公司国际营销渠道管理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13]瑞幸咖啡招股书,2019
[14]《流量池》,杨飞
瑞幸咖啡上市营销策略分析(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