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息化基础薄弱。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企业的IT应用亟待开发。
4、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造成服务覆盖面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影响企业的市场信誉;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市场信息反馈系统不健全,对于市场信息的收集,缺乏有效的投入,市场信息滞后,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等
(四)企业文化建设不重视,人员凝聚力分散
不少企业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甚至毫无概念。这些企业整天忙于生产经营,更多地考虑企业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只顾眼前利益,无暇顾及长远战略。有的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从产生开始就存在指导企业经营的理念和精神,没有把握创建企业文化的最好时机。有的企业没有认识到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企业文化,因此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文化,导致企业经营理念落后,机制僵化。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漠视态度,容易导致企业战略管理出现问题,诚信缺失行为盛行,最终影响到内部效率和正常运作,企业出现潜伏危机症状。有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功利性的特点,根本不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实现社会责任最大化为目标,实质上是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所以这样企业根本留不住员工,也不谈何来凝聚力。
(五)供应链上下企业都是各自独立为战,没有形成共同投入资源产学研一生态体系平台的产业集群
1、观念落后,缺乏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集群对另外一个企业集群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由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传入我国的时间相对较晚,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供应链管理认识不够深入,痛击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还相对认识不足,供应链管理的意识不强。使得供应链管理普遍表现出极不稳定的特征,供应链成员之间难以形成真正的价值链,合作仅存在一种松散的联系,供应链管理整体上缺乏有效的协同和约束机制,难以形成稳定的供应链管理机制。供应链上各企业也大多习惯于各自为战,以企业自身的局部利益为目标,企业的管理活动也大多数局限在内部,企业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关系非常松散。由于供应链成员之间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识,将制约自身乃至整条供应链竞争力的提高。
2、经营诚信度及信任关系缺乏,协作机制难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合作运行的模式,需要链上企业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这需要链上企业之间具有诚信合作的基础和意愿。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育的初级阶段,没有建立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少提高升服务质量、树立品牌美誉度的动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的特点,诚信度和可信度普遍较低,这就使得供应链上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构建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方面缺乏诚信基础的保障。
3、企业资源整合程度低。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因此,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通过采用系统方法来协调供应链成员,以使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低,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处于最流畅的运作中。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从而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要求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分系统要进行一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整个系统进行衔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各分系统资源整合和优化程度低,系统之间互通互连性差,资源配置和利用效果差,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加之信息集成技术落后,企业间信息传递渠道不畅,供应链管理的整体优化目的难以实现。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加强人才培训与开发
1、人力资源开发的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人们(人口)所进行提高素质、激发潜能、合理配置、健康保护等活动,是培育和提高人们参与经济运行所必备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正确的价值你体系、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等一系列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旨在提高和改善一定范围人们有效从事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活动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员工满足组织需要而发展,不仅有能力保障当前职业状况,有效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能够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工作以及顾客和市场的新变化,保障将来的劳动与职业状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基本途径是对组织内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包括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
关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