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三、杭州地区民营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2
四、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
(一)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3
(二)养老服务业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 3
(三)养老政策不完善,落实和监督不到位 3
五、我国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的对策 4
(一)提高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4
(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4
(三)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机构 5
(四)发展互联网养老模式 5
(五)优化养老服务业资源的保障 6
六、总结 6
参考文献 7
一、研究背景
2015 年,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到 2.2 个亿,占总人口的16.1%。根据权威机构预计,到 2050 年前后,老年人口数量将为 4.4亿,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0%多。2015年底杭州有老年人口14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98%,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叠加”。杭州的养老服务工作重点是居家养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着力创新推动家庭、社区、社会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探索杭州特色居家养老模式。
从老有所养的角度看,中国的社会管理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首先,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缺陷。在“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中,作为第一支柱的强制性社会保险保障水平低,财政压力较大。第二支柱的补充性社会保险计划和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自愿性个人养老金的发展相对滞后,释放能量有限。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估计,“到 2050 年中国累计养老金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 95%~122%。”
其次,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中国在“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的转变进程过于缓慢,究其原因是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养老供给模式。一方面养老服务仅靠政府投入,对原有福利的供给难以维持;
另一方面存在着发展水平低,经营效率差和专业人员短缺等制度缺陷。中国养老制度改革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走市场化和民营化的发展道路。这一发展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及社区共同承担社会养老责任,而且需要完成由“养老服务事业”向“养老服务产业”的理念过渡。
二、研究意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素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一向提倡孝道,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今,站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社会环境中,面对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及由此而呈现的复杂局面,亟待全社会做出迅速反应来应对这个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急需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当下以及未来几十年的“养老之道。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研究对应对老龄化危机和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层面讲,通过研究,认清养老服务内容、服务层次及发展方式,明确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概念,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探索产业发展途径,有助于丰富养老服务及产业发展理论。另外,对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深入研究,不仅为社会养老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解决老龄化问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从实践层面讲,通过推动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解决更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和家庭的养老压力。其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促进服务主体获得一定的产业收益,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探索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途径,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可以使更多老年人享受到良好的养老服务。
三、杭州地区民营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杭州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养老服务主要是围绕身体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需求来提供服务,包括家庭病床和护理、健康咨询、康复中心以及提供医疗护理等。服务对象不仅包括“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含“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
“十三五”时期,是杭州市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结构、提升能力、破解难题”的重要阶段,也是全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面对新时期的新机遇、新挑战,杭州市立足于“十二五”时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成就,准确把握养老服务发展的新规律,努力建设“美丽杭州、品质养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共同发展的“大养老”品牌。
2015年底杭州有老年人口14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98%,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叠加”。“杭州的养老服务工作重点是居家养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着力创新推动家庭、社区、社会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探索杭州特色居家养老模式。”
四、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民营养老服务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