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实现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变现行以预算定额为基础的静态计价模式为将各种因素考虑在全费用单价内的动态计价模式,同时,能够反映出工程个别成本。所有投标人均在统一量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和企业自身实力,并充分考虑各种市场风险因素,即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避免投标报价的盲目性,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行业技术贸易壁垒下降,建设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的建筑企业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工程量清单招标形式国际上采用最为普遍,其计价法是一种既符合建设市场竞争规则、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国际通行计价原则,为适应建设市场对外开放发展的需要,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有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使国内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中国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3、工程量清单计的动态性使得招标方能更灵活地控制工程造价
在施工过程中难免要涉及设计变更,而设计的变更势必会影响到工程造价。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一大优点是招标方可以及时掌握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以选择最佳方案,而不必等到最后才知道造价变更的额度。此外,投标方根据施工方的工程进度可以比较科学得控制进度款的下发。另外在评标环节,也增加了询标和清标环节,对价格构成的合理性进行考评,有利于降低造价,控制项目投资,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工程量清单招标要求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核算,苦练内功,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构建适合本企业投标报价系统,促使施工企业自主制定企业定额,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便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分析和编制适应市场变化的造价信息,更加有力的推动政府工程造价信息制度的快速发展。
第三章 工程量清单招标中的风险及问题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实行量价分离, 风险分担, 市场决定工程价格, 对发包承包双方都公平。但是, 根据从业经历来看, 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如, 建设单位
或中介机构对施工工艺不了解, 有的清单编制人员业务素质欠缺, 清单项目内容描述不规范、不清楚,容易产生误解。投标方为了达到中标目的, 不是充分研习招标文件、设计图纸, 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探标底, 揣摩竞争对手报价心理方面, 以至于不惜低与成本价恶意中标。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力图通过变更、搞签证、索赔、降低工程质量, 以便寻求利润。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选错施工单位, 结果给工程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对于招标单位及投标单位都存在风险与预防的问题。
3.1计价规范尚不完善,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发展
我国第一部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国家规范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于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五年之后的2008年又颁布了
新的计价规范(GB50500-2008),对2003计价规范进行了一些完善。例如增加了合同方面的清单计价内容。但由于经验缺乏,以及市场变化的复杂性,仍存在一些待完善和改进之处,例如其所涉及的清单项目于实际情况还有一些误差。因此相关部门应随着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修改好和完善好计价规范的内容,对不完善的项目进行补充,对过于复杂的项目进行修改。因规避和防范风险意识偏低引起的招投标风险现在许多投标人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招投标工作中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意识偏低, 仅把投标工作当作一种规则进行, 投标前不认真研究招标文件,踏勘现场只是走走过程, 不以实际市场价格对工程所需材料、人工、机械等进行摸底分析, 不将投标文件与其本意的要约、承诺联系起来, 只是盲目的以招标人的限价作为投标过程中的定标依据, 从而在标后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其实只要在标前认真搞清材料、人工、机械的市场价格, 了解工程施工地点的现场情况结合企业内部劳务周转材料机械租赁价格确定最低成本价, 报出合理价格,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招标条件市场状况及企业投标策略等, 做出有竞争力的报价, 同时预留必要的风险费( 作为控制风险损失的补偿措施, 一般可按3- 5%的风险包干系数计入工程控制价) , 是完全可以规避这种风险的。
案例
新加坡一油码头工程,采用FIDIC合同条件。招标文件的工程量表中规定钢筋由业主提供,投标日期1980年6月3日。但在收到标书后,业主发现他的钢筋已用于其他工程,他已无法再提供钢筋。则在1980年6月11日由工程师致信承包商,要求承包商另报出提供工程量表中所需钢材的价格。自然这封信作为一个询价文件。1980年6月19日,承包商作出了答复,提出了各类钢材的单价及总价格。接信后业主于1980年6月30日复信表示接受承包商的报价,并要求承包商准备签署一份由业主提供的正式协议。但此后业主未提供书面协议,双方未作任何新的商谈,也未签订正式协议。而业主认为承包商已经接受了提供钢材的要求,而承包商却认为业主又放弃了由承包商提供钢材的要求。待开工约3个月后,1980年10月20日,工程需要钢材,承包商向业主提出业主的钢材应该进场,这时候才发现双方都没有准备工程所需要的钢材。由于要重新采购钢材,不仅钢材价格上升、运费增加,而且工期拖延,进一步造成施工现场费用的损失约60000元。承包商向业主提出了索赔要求。但由于在本工程中双方缺少沟通,都有责任,故最终解决结果为,合同双方各承担一半损失。
总结:本工程有如下几个问题应注意: (1)双方就钢材的供应作了许多商讨,但都是表面性的,是询价和报价(或新的要约)文件。由于最终没有确认文件,如签订书面协议,或修改合同协议书,所以没有约束力。 (2)如果在1980年6月30日的复信中业主接受了承包商的6月19日的报价,并指令由承包人按规定提供钢材,而不提出签署一份书面协议的问题,则就可以构成对承包商的一个变更指令。如果承包商不提反驳意见(一般在一个星期内),则这个合同文件就形成了,承包商必须承担责任。 (3)在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及早沟通,钢筋问题就可以及早落实,就可以避免损失。本工程合同签订并执行几个月后,双方就如此重大问题不再提及,令人费解。四、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中既要讲究诚实信用,又要在合作中要有所戒备,防止被欺诈。在工程中,许多欺诈行为属于对手钻空子、设圈套,而自己疏忽大意,盲目相信对方或对方提供的信息(口头的,小道的或作为“参考”的消息)造成的。这些都无法责难对方。
3.2招标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有待提高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也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投标报价的基础,清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标人报价以及招标工作的进行。工程量清单主要由招标人编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单位进行编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清单范围模糊,项目划分不清,工程量计算不准确,清单漏项严重以及与清单规范的计算规则不相吻合等现象。由工程量清单质量而造成的工作失误将由招标人承担后果,因此加大了招标人的风险。
3.3投标方报价水平普遍较低
投标方的自主报价是工程量清单招标实施的关键。许多企业对新的计价和招标方法仍未掌握,还没有着手编制企业定额,更没有形成自主的企业定额;或者对风险认识不足,报价盲目,甚至存在投机心理,恶意压低报价,破坏市场秩序,更加大了自身风险;企业中负责投标忽视对市场的关注,对资源的搜集和整理,从而造成脱节现象,不利于投标工作的科学进行。
3.4评标工作质量存在缺陷
评标工作是控制招投标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求评标工作必须做到独立、客观、公正。现实工作中,一些评标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甚至对招投标方面的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模糊不清的概念进行系列操作,会造成不能对标书进行客观、认真和专业的评审,严重影响了招投标工作的质量。
3.5工程量清单评标存在的风险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两种评标方法: 综合评标法和最低价中标法。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中的风险与对策分析(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